俗话说:仁、义、礼、智、信,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大家最早熟知不过的古话。这是也是我做人的一个准则,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具体表现。今天我站在这里,只是代表了千千万万类似于我这样的家庭,我并没有什么感人事迹,也没有在坐的各位来的优秀,我只是做了生活中我应该做的事,从小到大我对家庭的概念就是:不一定要奢华,但一定要重孝。今天就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个小家庭“百善孝为先”的故事吧!
我叫李艳娟,是西峰镇苜场沟村6组的一名普通的农家妇女,现在家中5口人,上有70多岁的老公公,下有两个在校读书的儿子,大儿子读初中,小儿子一年级,丈夫在经营自家的农家乐,而我就主要负责经营好这个小家庭。
这些年来,通过我们夫妻的共同努力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的生活渐渐好转,过上了幸福生活。记得我们夫妻刚认识的时候,别人就对我父母讲:“别把姑娘嫁给那小伙,小伙子的母亲常年患病,父亲眼睛又不好,说家里一贫如洗都不为过”。但是我的母亲却悄悄的对我说:“女儿,咱先不说说小伙家条件怎么样,你给妈说说小伙子人品咋样?”我对母亲说:“小伙人憨厚,话不多,但是勤奋能吃苦,虽然是个厨师,每天除了在酒店餐厅上班,晚上还要跑到几十公里外的金塔餐厅去帮厨炒料、配料,很有上进心的,干啥像啥”。母亲听了默默的点了点头,许久只说了一句话,说俗话说:“人勤地不懒”,只要人品好,人勤快,现在国家政策又好,只要努力会过上好日子的。
就这样我们结婚了。刚刚踏进门就看见病榻上的婆婆用希冀的目光看着我说:“姑娘,我们家穷,还欠着人家的药费,委屈你了”。我用坚定的语气安慰婆婆:“妈,没事,你好好养病,我们还年轻,只要我们努力日子会好起来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婆婆的病情日益加重,因白血病、心梗、右半边脸面瘫,导致右边的眼睛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了,再加上糖尿病,婆婆走路都需要人搀扶,住院更是家常便饭了,老公忙里忙外的照顾生意,伺候公公婆婆和孩子的重担责无旁贷的落在了我的肩上。记得有次婆婆住院,我给她接大便,旁边病床上阿姨看到了说:“你女儿真孝顺,养个女儿好啊!”婆婆说:“这是我儿媳妇,也许是我命好,遇见了个好儿媳,我的身体不争气,把娃们都拖累的,就因为我这病害的两个娃娃学也没上成,姑娘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照顾我,儿子初中毕业后为减轻家庭负担,去学了厨师,好在儿女们孝顺又娶了个好儿媳,伺候了我这么多年没有一句怨言,没和儿子吵过一次架”。那个阿姨说:“姑娘,你真是个好孩子,善良的人运气都不会差,以后你的孩子一样会孝顺你的”说着还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平时在家吃饭,老人总是让孩子先吃,说孩子小,我说:“不行,一个家就得让孩子知道长者先,幼者后,不能什么事都由孩子的性子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时家里忙我就会让大儿子去给爷爷奶奶倒水,饭做好后孩子给爷爷奶奶端饭,逐渐形成习惯了,上下楼时,儿子会主动搀扶爷爷奶奶,这让我看了很是欣慰。良好的家风不在言传而在于身教,我公公的眼睛不好上厕所有时是我搀扶,有时我爱人或大姑姐扶着,时间一长,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时我们有事出去了,大儿子可以把爷爷奶奶照顾的很好。做为一个儿媳我认为,夫为家计而辛劳,妻贤勤俭把家持;有爱才有家,家庭和睦了,社会才安定,这不仅是家庭责任,更是社会责任。
良好的家风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这样才能把社会的正风正气发扬光大。姐妹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着子子孙孙的美好未来,为着世界的温馨和谐,身体力行,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让这种传统美德在我们身边开花结果,世代相传,永不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