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老师推荐阅读书籍,起初看到目录就翻不动了,不知道你的感受如何?
第一章 童年:为将来奠定基础
作者的童年充斥了贫穷、强奸、暴力、未成年产子、极端男女不平等观念与行为……乍一看,很像噱头,有多少人愿意真心实意地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
反思回忆童年,美好的记忆还在,伴随着欺骗、暴力、初始的情色、倔强的自私。
珍爱自己从面对真实的自己开始。
以真实自己为基础建构成现在的你。
即便外表光鲜,也总有人知道你原本的模样,对自己没必要假惺惺,你说呢?
第二章 你我都是智慧女性
很多男性下意识的认为与己无关。
作者认为开始一场真实的革命,女性从改写法律开始。
再次惶恐——空洞的言辞出现在眼前:1.停止所有批评、2.不要吓唬自己、3.专注于与自己的关系、4.用爱对待自己、5.照顾自己的身体、6.教育自己、7.为自己的未来打牢经济基础、8.发挥自己的创造力、9.让快乐和幸福成为你的世界核心、10.与生活创立一个牢固的精神联系。
甚至附上了赞美自己的诗篇……
为何我仍然继续阅读下去?
因为确实如此。没有人在意你是否真的美丽、富有、能生孩子、善解人意;真正活着的确实只是你自己本身而已。社会在塑造女性与男性,匹配与否有你做主。
露骨和真实的呈现,我们是不习惯的,欺骗和自我美化后的呈现属于“舒适圈”。
第三章 健康的身体,健康的星球
空洞的题目,却不得不承认是现实。
从事心理学工作十多年,太多来访者因为缺乏对自己真心实意的关爱,缺乏付出爱的能力,获得爱的能力。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不是自我关爱就是自我仇恨。
幸福是一种能力。
挥霍他人对你的爱(支持行为、信任行为和陪伴等),自食其果的日子就不远了。因为身体是诚实的。诚实的反应你的现状:睡眠——饮食——情绪——行为习惯。
即便扮演某一角色,这一角色也会反馈出健康或者危害的现实。
心理学中角色扮演经常用于治疗,是因为角色扮演贯穿人的一生,先演好别人,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如何不同。
第四章 生命中的情感经历
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我生命某一部分的镜像写照。
人们最持久的情感关系,是和自己。
如果你不曾陪伴自己,很难找到那个能够愿意陪伴你的人。
爱上自己,是找到人爱的不二法则。
可是没有人愿意相信,因为自信这件事需要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培养。
太多人期待一个人拯救他/她,而不是痛苦的培养一份自信心。毕竟,太累了,看不到近期回报。
第五章 爱自己的工作
如果大学生的时候我看到这章标题,会很郁闷,当时对心理咨询工作充满热情,然而越来越发现心理咨询接触的负面情感和消极事件太多,慢慢希望避开心理咨询工作;大四刚刚进入培训工作,由于自己见识短浅,认为机械的培训也是毫无生气的;其实自己没有投入工作,没有寻找朋友,拜访师长,拓展眼界。
现在,每次接受一份工作,都从最初的想法开始,慢慢摆脱了钱的因素,发现工作中自我提升的部分,发现高效完成后的收获,平台资源、人际关系和拓展的舒适区。
爱自己的工作,是知行合一的。不是说出来别人能体会或感受得到的。
尝试爱自己,爱自己做的事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陪伴自己一点一点投入。
第六章 身体、思想、精神
离开上海的时候,我特别傻。
没有很帮助我最多的郭老师询问今后发展的建议,也没有问最真诚的李老师。只问了他。
那个不爱我,却说我是最懂他的人。
回想起来,他给我的建议特别中立,“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可以体验一下。”
然而,现如今,露易丝·梅告诉读者,要遵循精神。
我不能再赞同。
当我作为高校教师的角色,站在学生面前,陪伴学生,陪伴自己,发现越来越年轻了,越来越投入自我提升的学习当中,主动投入时间精力探索,产出。
结语
结束部分没有《影像中的生死课》分析的透彻和生动。推荐大家出门左转,进入“本来面目”专题阅读《影像中的生死课》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