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偃师
图文| 王學藝
多少次陇海铁路穿行而过,多少次连霍高速展望回眸。每次步履匆匆,却始终无机缘驻足,去识其本真面目。
知道这里是唐僧的故乡,知道这里有座首阳山,还知道这里有个史前文明二里头。这几乎就是我对此地的全部了解。
偃师,这个名字甚觉奇特。中华文明烟波浩渺,灿若星辰,想必此地名也被赋予了太多历史的印记。怀着如此的好奇,希望有个机缘让我抵近触及。
应邀参加一场文学盛会,才让我真正踏足偃师,一睹她迷人的风采。
偃师源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息偃戎师”而得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其山中。”凡夫俗子的我根本看不出这里地形的易守难攻,固若金汤之子丑寅卯。也许周武王他老人家早已目光如炬,放眼大地,河图洛书那么一翻,奇门遁甲那么一摆,天干地支那么掐指一算,以他的雄才大略振臂一挥,曰这是一方难得的风水宝地也。便安营扎寨,大兴土木,修城筑池。
偃师南屏嵩岳,北临黄河。人类依水而居是天人合一的惯例,清泓东去的洛河在此穿流而过。这里先后孕育了夏、商、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七个朝代。洛阳十三朝古都偃师就独占七个,你说天下人知道洛阳过半古都在偃师,这让洛阳人情何以堪?原以为洛阳落地生根就是古都十三朝,看来离开偃师可有点儿浪得虚名。按理说洛阳的十三朝也没毛病,是所指它辖下的偌大区域,想想也名正言顺。但偃师的历史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都说自己家乡人杰地灵,名家辈出,我看数风流人物还看偃师。
原以为唐僧与白马寺有关,哪知半毛钱撕扯没有。吴承恩可是编故事“骗人”的高手,全世界人被他的《西游记》糊弄得神魂颠倒,信以为真。其实,人家玄奘大师可不像老吴说的那么六神无主,孙猴子,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一路高歌走天涯。迈进唐僧位于偃师缑氏的家,方晓其真名陈祎,自幼聪慧过人,十三岁进净土寺做和尚,法号玄奘。同年被朝廷派出的大理卿破格提携,他勤学苦读,精通各家学说。学而不知足的他为探究佛学真谛,只身开启了漫长的西行之旅。
在佛教鼻祖的印度,释迦摩尼的老窝他开了坛,跟习者云集。回国后不但自成派系,还翻译了大量经卷。其当时除了佛学大师的称号,翻译家亦非他莫属。玄奘精神更是被后人倍加推崇。
班固、张衡、蔡伦、王安石、司马光、杜甫、竹林七贤等在偃师著书立说,其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伯夷、叔齐、苏秦、吕不韦、田横、曹操父子等,他们足智多谋,骁勇善战,更在此建功了不朽功勋。
原以为二里头遗址是以小夸大,博个眼球,这个史前文明还真非它莫属。其距今有三千五百年烟云,是研究中国夏文化的重大发现。有迄今最早的四阿式和回廊建筑,开启了中国宫殿建筑的启元。这里出土的青铜爵为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翻开了中华文明青铜铸造的新篇章。
瞧瞧人家偃师人的胸襟,如此惊世骇俗,横空出世之发现因附近有小村叫二里头,竟轻描淡写叫二里头遗址。
徜徉今日偃师,工业发展如火如荼,县域经济全国榜上有名。
漫步洛河两岸,青山绿水,虹桥横波,十里长堤宛若画卷蜿蜒铺陈。落日蒹葭,惊鸟踏浪,使人流连忘返,醉不思归。
掬一捧历史烟云浸润的泥土,品一口千年流淌的甘甜,望一眼星河璀璨的长空,崭新的偃师正沐浴着一轮洛水初升的红日,承前启后,劈波斩浪,昂首阔步迎接着日新月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