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高三我一直生活在A城,这是一座小城,我高中学地理时老师告诉我这儿只有三十万人口。要说A城的好,我可以说上一天一夜。比如虽处西北之地,这座由兵团人开垦出来的城市绿化率却很高,千禧年前后更是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称号。随意走在小城的街头,总有粗壮的大树为你遮荫敝凉。这里四季分明,早晚温差极大,因此这里的一众蔬果甜度及口感远超其他地区,其中西瓜和蟠桃尤为出名……
即便如此,我毕业后还是选择了去B城就业,因为它是首府,选择和机会更多。虽然B城离A城仅有一百多公里,但周末的时间常被学习和单位事务霸占,因此工作后我回去次数并不太多,每每回去心中总是有些小感悟,却没有合适机会抒发。恰逢本周回去探亲,遂将所思所想一吐为快。
1.城市发展快与慢
小时候一直在A城生活,并无比较。出来工作再回去,这样一比较差距就非常明显。相比于B城的高楼林立,A城明显平房更多。回到我曾经就读的小学,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她是色彩缤纷的一座楼,带给我许多快乐童年时光。可现在,楼体外观已破旧不堪,因现在安保措施加强也未能进去,从校外看到操场还和我十几年前的差不多。而现在B城的学校至少外观看上去都比较新,塑胶跑道的操场大抵是标配。
在我上学的那个年代,这两个城市的差别其实并不是很大。但是,B城在这些年,经济、基础建设各方面正在大踏步地前进。而A城,经济建设速度比不上首府,同时在98年大批国企改制,大量工人因此下岗,经济大幅下滑。因A城以工业为主,近年转型也并未很好改善这一情况。回到曾经的家,我记忆中的那成片的新楼,因为以前的老厂不复存在,十几年后也没人管理将这些经历风雨的老楼粉刷一新。
在我小时候这两城的差距还没有那么明显,可是当首府B城高速发展时,因为种种原因A城发展较慢,这种差距年复一年的被持续加大。
2.人往高处走
我在一所普通小学毕业后考入重点初中高中。每次回来,走在小学附近的路上我会想起小学的点滴和同学,中学亦然。
小学同学基本失联,目前现况多是通过家中亲人转述:他们中大部分没有考上大学,于是在A城工厂,成为车间操作工中的一员。早早生了孩子,因为本地房价便宜,所以已经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
而中学同学则基本是通过朋友圈来了解彼此近况。大约五分之一的同学留在本地,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已经开上了霸道,剩下都进入了政府机关。A城不大,中午午休有两个小时,他们钱不多事少离家近。大约一半同学和我一样,在B城打拼,起步可能比A城的同学稍高一点,可是竞争也激烈,生活节奏较快,都很努力奋进以期跟上发展的潮流不掉队。剩下的同学就更是在北上广一线或出国,他们的眼界经历又非B城伙伴们可比。
由此,人才都向B城乃至北上广等一线流动,我就想到了著名的马太效应,能力越高的越要到大城市和高手一试高下,能力较低者只好安于现状。这也警醒自己,要关注自我成长,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当今社会以不变应万变。
回乡本是一件愉快事情,和亲人朋友谈天叙旧,共忆美好时光。但是眼见此景,难免唏嘘,希冀A城奋起直追,重拾回忆中那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