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时间的脚印》感觉不太好,自己的状态不好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不好,效果自然就差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反思半天发现,这样的结果是有原因的。
学生现在就不会自主的学习,甚至厌学很普遍,兴趣点几乎没有,怎样才能让这样的一群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作为教师的我备课不足,只备教材,只备书上的一点东西,对教学设计把握的不好,只是知识点的堆砌,没有章法与层次,这样的课肯定是失败的。
怎样改变现状呢?只能从教师这一块入手了,《时间的脚印》是陶世龙的作品,一篇事理说明文,属于自读课文,文章就是围绕岩石印证时间的中心,从四个方便面入手:海枯石烂到新生,岩石判断时间,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岩石显示地球历史等。方方面面具体来说岩石是时间的脚印。课文很简单,学生不爱看,不爱学。我一个人说完也没意思,毕竟学生没有思考,怎样把课文融入学生心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我深思。
小处入手,抓住标题,脚印只有人才有,难道时间也有吗?那是什么?接着岩石是怎样来记录时间的,梳理课文信息,提取重要信息。这也是学生爱瞌睡的地方,我的做法是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一一找出重要信息点,效果不理想,怎样做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学习是个苦差事,不动脑子不思考肯定不行,只能在学生寻找信息时插入生活实际,比如悬崖落石,举我们走在路上,路边的悬崖会落下石头,比如碎石旅行,举黄河水土流失等。这样的课堂又会很凌乱,真是难有两全法呀!
自读课文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值得我思考,任务驱动是不错的法子,但学生做的不好,他们死气沉沉,课堂气氛沉闷,又不是现在课堂想要的,总之一句话,上好一节自读课,难难难!越是这种简单课,越是让人兴趣点低。
自读课的阅读提示确实好用,学生可以通过它来学习课文,但又有一部分学生不思考直接就拿来主义用上。反而起不到学习的目的。今日教师该如何是好呢?
春日明媚,樱花和你,该如何让自读课文也如春风沐浴学生呢!值得继续深思下去,寻求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