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基本形态本身就来源于生活,而生活,离不开那些所谓的“琐事”。
但如何将琐事写好,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步。
在简书里,我们每天都会看很多文章,有很正式的那种,也有形而上学的那种,但归根结底,并不是任何一篇一旦写出来并公开发布的文章,都会达到让人共鸣的地步。
恰恰相反,却是那种接地气的身边琐事,再用平常语气真情实意地用文字表现出来,却能引得很多人点赞、评论,这也就达到了我们所能看到的共鸣。
但锁事写的真情实意,那便叫有感而发,但若是写的扭捏造作,那便就是无病呻吟。
关于无病呻吟,我们都大概明白什么意思,但我们在写文章时,也或许会掉进这个怪圈中。
我们以为写了一篇自己认为的大众意义上的很有感而发且正式的文章,但在别人看来却成了无病呻吟。
所以问题出在哪里?
无病呻吟一词,出于辛弃疾的那首《临江仙》词:“百年光景百年心,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比喻没有值得忧虑的事情而长吁短叹,也比喻文艺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而矫揉造作。
没有真情实感,反而矫揉造作,这就是文章里无病呻吟的问题所在。
知道了问题所在,那才能对以后的文章下药。
季羡林老先生在他那篇《没有身边琐事就没有真正好的散文》中写到:
“古今中外都有不少的文章写的确实是一些身边琐事,绝不是国家大事,无关大局。但是,作者的感情真挚、朴素,语言也不故意扭捏做作,因而能感动读者,甚至能让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的读者在内心深处起着共鸣。这样写身边琐事的文章能不给以很高的评价吗?……我甚至想说,没有身边琐事,就没有真正好的散文。”
所以,写文章,本身就是写生活。而生活,却离不开所谓的琐事。
既然琐事本身就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那严格意义上讲,它就是不作假的真情流露。
所以,多点真情实意地写作,反而更接近生活百态。而文章,本身就应从身边琐事中来,再回归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