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有本杂文集叫《谁来与我干杯》 ,闲来无事找来读了,书中记所见所感、风尘中事、台北小吃,名字也起得怪——“不是快乐”、“不是朋友”、“不是东西”;文风是很喜欢的,其人其文都有江湖气,读罢怅然。这人真怪。只是不知他干了多少杯,浇了几遍块垒。
后来又读了一遍。
我告诉别人我喜欢怪怪的东西,因为感觉自己好像个怪人一样。我好好地去上课,好好地去吃饭,好好地躺在床上,但是我心里不仅不安静还很乱。还有一些时候,我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我没有什么问题,什么事都没有,可我巴不得大哭一场才好。好像周星驰演的大圣,笑得多么开心,但是一点也不好看。一个人可能有时候是故意要一个人,因为不想被别人打扰;我没有那么酷,但也不想打扰别人。
这也算是一种孤独,最失败的是我不知道怎么办。
这种感觉真的不太妙。眼睁睁看着负面情绪袭来,它会打败你,然后占据你。你变成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看电影、读书(大部分情况读不下)、暴饮暴食、打 ✈。这不是什么很好的体验,它会伤害一个人的内心,像是强酸一样腐蚀心灵的墙壁;将人与世界隔离起来,抛在沙漠中央,呼吸困难。
如果真有什么有价值之处,那便是通过这种体验,不得不学会与自己相处。当然会感觉到疲惫、无力甚至颓废,但也没有办法,只能靠自己振作起来。如《挪威的森林》中永泽所言:不要同情自己。这不是容易的事情,要学会把自己体内的矛盾,还有客观的世界,一齐接受。另一方面,要知道自己的界限,不刻意勉强自己。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自我调整,不要把发条一次上满;学着寻找感兴趣的事,创造幸福感。这其间的分寸需要寻找,或许会因为无力感而遍体鳞伤,或许还会花不少时间劳而无功。虽然无可奈何,但这是我通过审视自身的伤口得出的经验。
常常会听到“自律”这个词,像廉价打包出售的真理。在《一出好戏》的一次采访中,黄渤提到“管理欲望”。他说,如果真的管理了欲望,褒奖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它是一种平衡。坦白说我现在做不到,反而会因为感觉到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而沮丧。但我认为比自律更重要的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没有毫无代价的自由,为此必须拿出毅力和决心来,克服自身的缺点;付出应付出的代价,由此才能向前一小步。或许自律和自我管理在一般意义上没有什么区别,但对我来说却的的确确不一样。因为这是我理解世界的方式。
如果你不介意。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