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39,10-7-2,万章章句下7-2》
【万章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
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
今天是丁酉年己酉月丁巳日,八月初八,2017年9月27日星期三。
上一节,孟子详细阐述说,读书人的平民身份,从象征意义到规则本质,均区别于官员身份。读书人的这种对自我身份的清醒认识与深刻认同,使他尊重规则,敬重官员,以不敢之心,不做谒见诸侯的事。
要我说,这真是幸福的事!但凡自己有一点真实不假的东西,就会像孟子一样幸福。1,不会嫉妒,享受独立守神的心安。2,尊重规则,享受安步当车的悠游神闲。3,敬重他人,享受人群互惠的福利。
我可以不会很多事情,可但凡我有一样会的,就不用焦虑。我可以不如很多人,可但凡我有一样精通的,就不用焦虑。正如华为的任正非,既没有像马云一样赚到互联网的钱,也没有象李嘉诚一样赚到房地产的钱,他会为此嫉妒和焦虑吗?这个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可赚钱的事情也太多了,做好自己,赚自己的钱,"留些事情给别人做,留些钱给别人赚",这样就不至于把心思放在汲汲于谒见诸侯的事上,安心于自我身份与社会规则,行不由径,修己安人,在自己的时区里,日日为功,力争上游。时间到了,幸福就会来敲门。
这一节,万章提出很好的问题:既然读书人认定自己的平民身份,并且坚持这个身份的行为规范,就产生一个矛盾:国君号召服役则马上响应,却为何国君召唤接见就拒绝呢?都是国君发出的指令,一个响应,一个却拒绝,这不矛盾吗?
孟子说,这是因为,若论身份则都是平民,但若论理念则完全不同。作为平民,服役是理所当然的义务,但读书人的目的性和采取的方式都要复杂得多,这也是读书人的本质所决定的特性,读书人的什么本质呢?经世致用。
我们说,为什么要读书?为了找到好工作吗?那就是平民,养活一身一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真正的读书人必然是超越了小我的思想者。正如辨证法所论,超越不是取消而是丰富,超越小我不是无我而是有我以及我以外的他人和全体社会。经世致用,就是预备好了要以道见用于世,这样一个预设,它从理念到方法一贯到底,这是读书人在书海中预设的灯塔,有了这座灯塔就不会迷失在私欲的风暴中。想要以道见用于世,就要以道自重其身。就象天平的两端,份量一致才能平,精神世界有多大,就需要同样博厚的自律砝码。如果国君召见就去,就很难说是不是枉道循人了,也就是说,丢掉理念而追求个人成功,这和"立德立功立言"的成功,性质完全不同,所以,读书人自律是不会允许自己这么干的。
读书人可以听从服役的号令,却不会接受召见的指令,这是以道自重。
读书人的这种风骨,是传统,我们现在听孟子这样讲解,孟子也是从久远的传统中传承来的。这个传统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一代一代的沉淀下来,成为整个华夏民族的文化最为本质的血脉。不仅影响读书人,而且影响华夏民族社会结构中的每一个层次,就象火山喷发,它是从地核涌上来的岩浆,冲上云霄又蔓延整个山体乃至于海岸线一样,是整体影响。这将促成统治阶层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的变革,下一节就讲这个课题。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