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大家都在说读书,然而真的说起读书,我们却发现,在实际生活中,读书已是一件愈发严肃和沉重的事。信息网络越来越发达,现代生活充满了五花八门的诱惑,在这个信息过载的世界里,人们更习惯于用手机刷一刷微博微信,读一读八卦新闻、鸡汤网文等快餐式作品。
人们说,现在是碎片化阅读时代,是读屏时代,是图像化时代。曾经,电视电影的流行,互联网的出现,电子移动端的普及,使得出版业遭遇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在变化,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如今静下心来啃完一本好书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以前买回家的厚重的纸质书被束之高阁,蒙上了灰尘。
世界读书日,人们都在讲述着对读书的感情。今天我们这些成年人的成长经历中,总是会有一本书曾感动过我们,影响过我们,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于是在今天这个日子,我们的焦虑也慢慢浮上心头。今天,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呢?那些与书本相伴的一个个美妙的午后时光,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吗?
实际上,技术的进步往往是把双刃剑。过去习惯的改变让我们感到不适,但新习惯的到来也为未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读书也是如此。新媒体平台代替纸张成为了知识的载体,它有它的缺点,也有它的优势,为读者带来更多可选择性。碎片化信息虽然鱼龙混杂,但并非一无是处,它可以成为我们的知识向导,指引我们迅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新时代,阅读最需要的技能就是学会去伪存真,学会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披沙拣金,按自己的兴趣选择性深入阅读。
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提出,现在有很多知识类视频如《晓说》《罗辑思维》等都很受欢迎,但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基本属于二手知识,是别人读过的书、别人的理解和感受,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孩子们喜欢看这些节目,那么这些二手知识先入为主,一定会对原本的知识的理解出现一定的偏差。
然而,细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即便没有这些节目存在,那些所谓的一手知识我们就真的会去自行阅读吗?恐怕也不会。这些节目内容虽然难免带上主讲人自己的观点,但毕竟为大家打开了视野。如果没有这些节目的介绍,恐怕有些领域的知识我们永远都没有机会接触;而有了这些节目的分享,哪怕其观点你并不赞同,但成功激起了你的兴趣,让你想去亲自去看一看这些书,就是你最大的收获。这就是所谓知识向导的作用。
其实所有的网络化信息不都是如此吗?学会筛选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恐怕将是未来阅读的一项必备技能,对孩子们来说,培养这项技能更是重要。
时代在发展,我们永远也不可能退回到以前那个书本的“田园时代”了,但好在未来的世界也没有那么糟。无论世界怎样变,人们探索知识世界的心从未改变,我们总要学会适应,学会接纳,学会以从容的心态面对变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