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刺告别了有着118年历史的白鹿巷球场,粗略一算,中国在那时候还是老佛爷训政的时候呢,所以中国足球落后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白鹿巷坚守了一个多世纪,终于迎来了告别。其实我们何尝没有告别过一个又一个的球场呢?运动几乎伴随了我整16年的学生生涯,而每一次毕业都是对一块熟悉球场的告别。高中毕业,告别的是一块单场送出12记封盖的篮球场;大学毕业告别的是与三个铁兄弟征战了四年的篮球场;离开珠海,我又告别了隧道南球场、桃园球场、报业大厦球场、凤凰北沿河球场、大镜山社区公园球场、梅花城市花园球场、市体育场室外球场、区府大院球场,以及25岁之前美好的青春岁月。
然而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告别,是一块足球场。在16岁之前,我一直是踢足球的,没事就弄个球在家门口颠。技术不能算细腻,靠着一副好身体和愣头青的勇气霸占球场边路后场。曾经头球解围被踢断了门牙,满场飞奔送出滑铲更是家常便饭。进球是极少的,唯一有印象的是一记角球的门前倒钩。就是这样,我跟朋友们在高中那块秃了皮的泥地球场上摸爬滚打了一年,直到学校在高一升高二的暑假对球场进行翻修,通知11月完工。我每次路过球场去食堂吃饭的就会看看球场旁的规划渲染图,再看着远处的压路机,琢磨着翻新的进度。不久之后我就发现了——进度大大落后。
在等待球场完工的期间,我总是坐在场边的水泥看台上看着工人和工程车辆来来去去,但不久之后我就被身后传来的声音吸引了。那是早就完工的篮球场,共10块场地,一水的金陵钢化玻璃篮板,新画的白线,砰砰的运球声,和同学们的叫声。被憋坏了的我,突然就决定先去尝试一下这个运动,顺便等待足球场的竣工。最开始是在体育课的时候,慢慢跟着同学们打。我记得他们让我做的第一讲事情不是投篮,而是抢篮板。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儿,虽然175的身高不算有优势,但是踢球练出来下肢力量不论是卡位还是弹跳都很好用。等我能稳定控制住篮板的时候,就试着在篮下打板投篮。然后突然有一天,我本能地起跳封盖了别人的投篮并得到一阵欢呼,之后我便开始打磨的我封盖技巧。这就是我篮球生涯的开始。余下高中生涯,我在篮球场上几乎都在干这三件事,篮板,二次进攻和封盖。
足球场的翻新工期从原来的5个月延长到15个月,在第二年的暑假结束之后才完工。但是这个时候我已经能在篮球场上称霸篮下了。比起在足球场上踢个后卫,半个月进不了一次球,我选择留在了篮球场上,这就是我当时很单纯的想法和选择。当然,我偶尔还是会回去踢几脚球,大学体育课也选修的是足球,但篮球在我生活中的地位再也无可替代了。
16岁才遇上篮球已经算是晚了,如果不是足球场翻新,工期延误,可能我现在都没有接触篮球。有的时候,一次离别,是为了一次更好的遇见。就像即将在18-19赛季与我们见面的新白鹿巷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