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故事
最近有个小伙伴闹情绪,听说辞职信是拍到HR脸上的。结果那天我没去公司,只能从同事们的只言片语中,YY那据说很精彩的一幕。
过了两天,回公司办手续的辞职小伙,主动到我办公室坐了坐。也许是觉得专业不一样,可以畅所欲言吧,于是我非常有心机的,用生涯咨询师的一些话术,套了套他的离职原因和未来打算。
嗯,我不是八卦,我只是想看看能不能帮他,真的。
J:我已经连续加了两个月的班了,每天要求加到十点,第二天迟到还扣钱,你说谁能忍得下去。
我:所以你把辞职信拍到了HR脸上?
J:对。我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告诉他,老子不干了!
我:有没有找好下家?
J:我想去甲方,或者去一个不这么加班的公司也好。我还想开餐馆,现在卖什么都不如卖吃的。
我:看来选择很多哦?有没有更进一步的计划呢?
J:……
J说不下去了,他低着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静默十秒后,他抬起头问我:
你觉得我下一步该怎么走?
02
一个观点
在这个世俗的社会,我们被周围叽叽喳喳的“别人说”影响着。
别人说甲方工作很清闲,钱还很多。
别人说,某某公司不提倡加班,还有下午茶。
别人说,开饭馆很赚钱,开花店很文艺,市中心的咖啡厅,现金流抵得过年薪。
“建议”似乎都特别有道理,听完之后恨不得撸起袖子就干呢。
然鹅到了临门一脚,我们又纠结了。
这样做真的对吗?万一,万一还不如以前的工作怎么办?
影响下一步选择的,是你手上现有的资源。
看起来我们未来的选择有很多,但很多选择背后,我们给不了自己支撑的话,会更痛苦。
不是所有人辞职了就可以开店的。不是所有设计师想去甲方就能去的。
本钱、能力、工作经验,每一个选项背后都是有要求的。
而自己是否能满足这些要求,需要看自己是否有那些资源。
没有资源,那所谓的选择不过是自己YY罢了。
03
一个策略
怎么看到自己的资源呢?
资源可以分五类:人、财、物、信(信息)、时(时间)
假如你想换一份工作,比如心心念念的地产公司。你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关于“人”:
你周围有可以帮到你进入公司的人吗?
有人能帮你了解那个公司,是否是你想要的工作方式吗?
关于“财”:
如果找不到工作,你有能养活自己一段时间的财力吗?
如果新公司钱给的不多,自己有应对措施吗?
关于“物”:
自己的简历有优势吗?
自己的能力能胜任吗
关于“信”:
你是否清楚那家公司的招聘岗位,真正的人才要求?
那家公司的具体情况有了解吗?
关于“时”:
这份工作会加班吗?每周工作多少?
这份工作除了上班时间,还需要你花费多少时间精力来维护?
资源分类无外乎这五类,多从这五个角度出发,问问自己有哪些支持,心里就会知道自己的段位。那么下一份期望工作到底是YY,还是可以轻松得到,就很容易判断了。
很多时候,纠结就是因为看不清自己,看不到自己有什么,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那无论多少选项摆在面前,当然就不清楚是否适合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