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我却有不同的看法。
治大国如烹小鲜,可以把一道菜做得尽善尽美,将工匠之心发挥到极致,这样的人可以说是“温暖他人,终成大我”的。
“厨房是天地万物的聚集地,是现在和过去的交汇点,是积极主动(男性社会)和消极被动(女性社会)的融合之地,透过爱的仪式,转变成艺术和心灵之真。”
在后厨里,煮,炖,炒,炸,煎,起这几个简单的动作,像极了生活中的日常。不华丽,不高雅,不耀眼,甚至有些粗糙,却是我们平淡生活中的必须。
当油烟迷蒙,烟熏火燎,可以说,没有被爱欲之火灼过的人,是无法感受到食物变成艺术时刹那间窜出的生命力的。
厨师们做的美食,有甜有咸,又苦又辣,有淡有浓,犹如12轮月事,交织着季节,岁月,记忆,爱恨,悲欢。
当浓郁粘稠的酱汁和单一色彩的食物交融,这场“鱼龙混杂”犹如一针催情剂。
厨师们在后厨里的左右逢源,进退自如成就了这一场情欲膳食,让食客们吃的春心荡漾,心神不定,无法自拔。
虽已是立秋之后,却仍然燥热不已,热浪滚滚。
不戴帽子,满头大汗骑单车的少年;拥挤在菜场的主妇们;从饭馆里走出来,直接暴晒在艳阳下的男人们;当然还有,拼命挥舞着锅铲的厨师们……
今天,有机会去了一家酒店的后厨当了回小记者,此行满足了我对于后厨世界的所有好奇。
因为特别喜欢东北菜“锅包肉”,所以借着这次机会,上来就询问了朱师傅如何去做好“锅包肉”这道菜。
“为什么看别人做很简单,轮到自己,就做不出那种外脆里嫩的感觉呢?”
朱师傅说,“做菜不可以看外表,要了解内在。从原料,再到加工。对于加工这部分,其实就像是女孩子出去玩之前要涂各种护肤品,化妆品一样,需要保住它的水分。做菜也是。而且,从菜的名字开始,就已经有了个定义。”
这回答让人心服口服。
锅包肉,是什么味道?具体我也说不清楚。
我只知道,去年和朋友去了趟哈尔滨,一个古旧的小城,卖着冰棍的小巷,街尽头的蒸糕,还有就是吃了一口便忘不了的锅包肉。
在我的心里,锅包肉是一道江湖气息十分重的菜,量大,无比豪放。
朱师傅边做锅包肉边说“每家餐厅都有看家本领,就像是我们的指纹,是一个成熟店家的身份标志。这东西丢了,一家餐厅的个性也就随之丢了。”
是啊,一家好的餐厅,都有不同派系的厨师,出自他们手的菜肴,倘若可以打动一位食客,便也算成功。
不同派系的师傅们打成一片,这交情也是能一起推杯换盏的那种——如此充满幸福感的地方,食客们再吃他们做的食物的时候,想必也是幸福满满。
看完朱师傅做好了锅包肉,我又来到了做西点的地方,碰巧赶上了师傅们在做榴莲酥。
师傅们选用熟透的榴莲肉,去掉了靠近籽的比较硬的不甜的那部分,将熟烂软甜的那部分取出,包在酥皮中。一层一层裹起来,放入烤箱。
榴莲夹心绵软甜糯。
榴莲,就像我们生命中爱过的人,他们的香气太过浓烈。记忆已经没有办法更美好,所以就产生了“臭味”。
其实,厨房就如江湖 。
最好的味道永远在江湖,而后厨是江湖的另一个缩影饮食江湖,生存殊为不易。
能够为素不相识的食客们做一桌子的美味,这些后厨里的师傅们在为家里人做饭时,肯定也是充满了爱。
如果有一个人,他家里的饭菜一如既往的美味,也许表示他家的幸福一如既往;
如果有一个人,他吃家里的饭菜吃到了腻,也许表示有人让他可枝可依;
如果有一个人,他吃了另一个人做的饭菜吃到腻,也许这个人已经安家立业,成为了能为别人遮风挡雨的人。
无论是餐厅的后厨世界,还是家里的厨房一角,它永远都是可以让爱变得更加浓情蜜意的地方。
有食相呼,忧愁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