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哈佛旅行,是一种温馨并感动的记忆。
去年的五月,因为去参加儿子在哈佛的毕业典礼,我和先生有幸体验了哈佛学生的生活细节,并见证了毕业典礼那庄严的时刻。
时过一年,当我再次翻开一张张珍贵的照片时,脑海里又泛起了一幕幕深刻而难忘的记忆。去年,儿子带我们参观并讲解了这些照片中的地方,而这些地方都掩藏着儿子珍贵的成长故事。此刻我非常愿意与大家分享收获点滴。让我们跟随着照片中的地方,一同走进哈佛展示给我们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教育理念吧。
一,哈佛的“塔尖”
儿子告诉我们说,那个塔尖是哈佛的标志建筑,而后面的这栋楼是泰勒全情演义"幸福"课的地方。想到几年前和儿子一起花三天时间全程听完"幸福"课的情景,不禁感叹时光的飞弛。耳边响起儿子的声音:"当初的我以为听完幸福课就会拥有好心态,进来之后才知道,幸福只是水中捞月,当你刻意追索的时候她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幸福是什么?第一学期考试完睡了三天才睡醒的儿子充满沧桑的对我说:我原以为名校的光环带给我的是幸福,没想到,所有的光环下面都有着无比艰苦的付出,以及超级付出时的痛苦。其实,人和人的差别不是智商,而是看谁更能吃苦,更有毅力!幸福是什么?我现在不知道,但我知道幸福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不是听了幸福课就能做到的简单。
我静静的听完他的讲述,欣赏着他的沉静,感受着他的无奈,我不知道他是经历之后的消极,还是体验过后的沉淀,但我知道,他在思考,并已经在思考中慢慢成熟。
二、学生的“福利”
那天,当我们拖着行李,穿过宿舍楼后的花园绕到楼门口时,领略到了学生楼层层的防护:刷卡加门锁,顿时感受到了被保护的安全。
一出电梯,长长的内走廊静谧明亮,每间房门口都标示着学生的姓名和所在学院,彰显着尊重和坦率。因为那些天要住在儿子的单身宿舍,于是儿子反复提醒我们要小声说话,不要影响别人。我记起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静"是哈佛的特色,于是轻轻的关门、轻轻的走路,厚厚的地毯、楼层公用厨房和洗手间门的自动缓冲消声,都在无声的告诉我:轻点,再轻点,这栋楼居住着无数个辛苦的学子,他们没日没夜的苦读,否则有可能身陷相当比例不能毕业的桎梏,他们需要你周到的体贴和充分的理解。
在应有尽有的楼层厨房做饭小憩,看着整洁光亮的台面和楼具,感叹大家的公共和自律意识是如此的强烈。想起儿子曾说的学校在晚上七点半后可免费派车送学生回宿舍的"福利”,突然间有了一种感悟:原来,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无不渗透着哈佛的人文关怀,把无微不至的理解和体贴,尽量多的充裕在严酷的边界里。让学生既感受价值,又明确底线,并且在价值与底线的并行中,培养着学生为他人着想的利人意识和维护公共利益的团体意识。我想,这或许就是哈佛教育的精华所在吧?
三、垃圾袋的功效
毕业典礼结束了,学校规定,这栋楼的学生在五月三十一日前全部搬离。那两天,我看见几乎每个房间的门手上都挂着两个又大又好的塑料袋。一问,知道这是学校提供给学生清理宿舍垃圾用的。看着又大又好的袋子,因喜欢收拾家盛而对大袋子感兴趣的我说,哈佛真奢侈,用这么好的袋子装垃圾?儿子说,你以为这仅仅是大方?给你这么好的袋子装垃圾,就是为了告诉你:清扫房间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你应该不余遗力的认真对待。我问儿子:袋子挂在门的手柄上,他们又没说明,你怎么知道是装垃圾,而不是给你装物品?儿子淡然的说:这是传统,不用多说。我说,那我用来装东西吧?他笑笑说,还是物尽其用,装垃圾比较对路。
儿子的态度让我吃惊,没想到他这么坚决。我理解,漂亮的袋子里其实装的不是垃圾,而是重要的提醒和要求;儿子的坚持其实不是拒绝,而是对自己对学校的一份责任。确实,用这么好的袋子装垃圾,不把房间打扫干净都不好意思。
儿子说,当初我们住进来的时候,房间里一尘不染,前面的校友清理干净了,学校又再次消毒打扫。所以我们走的时候也要有始有终,和入住时一样。
果然我看到,那些已经搬的干干净净的房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的粉刷墙壁,喷洒消毒药水。立刻,我的心里涌出一股浓浓的感动:在这所世界闻名的学校里,她用心经营的不仅仅是学术,还有厚厚的关爱和责任。
我用心理学的眼光去仔细审视这两个垃圾袋,品味两个袋子后面的含意。渐渐清晰起来:用精致的工具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在关注中感受校方的郑重和尊重——在正式感和被尊重感中产生愉悦和重视——在愉悦和重视中激发愿望和责任。从而调动人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将人们厌恶逃避的事情化解成快乐和愿意的事情。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是一个用科学方法约束人懒惰的劣性、激发人善良品质的设计,是一个推动学生自律和责任的设计,也是一个从小事中获取品质教育的设计。
在这所名声显赫的学校里,没有虚无飘渺的高傲,只有实实在在的关爱;没有空洞的夸夸其谈,只有踏踏实实的践行意识。学校关注的不仅是结果而且是过程中的方法,不仅是表面而且是内在的连锁反应,不仅是言传而且是身教的榜样作用,不仅是学术的严格而且是人格素质的塑造;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尊重而且是信任,不仅是愉悦而且是责任,不仅是榜样的力量,而且是行动的重要。如此严于律己的学校用如此庄重委婉的手法来不言而喻的巧妙的告知她的学生: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什么是做事的标准。规则寓于关爱之中,严格蕴于宽容之下。学生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自尊自爱、不去脚踏实地、不去尽心尽意的履行职责呢?
我看到了哈佛的做事风格:以培养学生人格的健全为首要目的,同时兼顾学生学业的高标准;他们是以对人格成长的重要程度来对待事情,而不是以事物本身的贵贱程度来权衡利弊。她把责任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哪怕是清扫垃圾也不例外。于是,对于一个有着健全人格和良好能力的人来说,努力、拚搏、责任、胜任、奉献、主动,也就成了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也感受到了哈佛的教育理念:从人性出发,用严格的规则来约束人性的弱点,用宽容的关爱来激发人性的优点,并用这种庄重和周到,启发和暗示,委婉和尊重,宽宏和践行,将她的意志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自然的渗透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再展示在学生的外在行为。这种不显山、不露水,不说教,不敦促,让你感受不到丝毫被教育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呢?
亲爱的朋友们,当看完我这些对哈佛生活细节中潜藏教育理念的思考和分享,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与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