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收集过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对色彩也有种执迷,我的生活中充斥着带兔耳朵的书包,毛茸茸的钥匙链,大蝴蝶结的发卡,印有夸张图案的T恤,blingbling的牛仔裤…一颗心桀骜不驯,尽可能想彰显不同,于是把这些花花缀缀别进生活里,希望它们捧我在半空中走路。还记得看到这些东西时“非买不可”的心情,几个月后再看它们却处处别扭,等到十年后望进那时的生活,竟有一种羞耻感——嚯,这都成了什么鬼样子,还觉得自己美?这些年对物质的欲望从“多”变成“精”,好像东西少了,眼界也宽敞了,身边物品的过时频率降低,审美趋于稳定。我不再期待借由夸张的外在编辑人格,也开始检讨自我的审美水平。在新西兰的最初几年,我发现自己服饰上的花纹逐年减少,大概受了环境的影响,看金发碧眼的姑娘们穿素色衣服也那么好看,也心痒买来尝试。有些简洁T恤便宜到极致,有些素色裙子价格不菲,这些简单都很好看,也给了我一点思考。
为什么简单是美的?
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说过一句话,less is more,意思是“少即是多”,这是后来被广泛用于各中设计中的理念,它反对过度装饰,提倡简单,简单的东西往往给人更多的享受。美是可可·香奈儿以“简单是真正优雅的基调”为理念设计的小黑裙,是《蒂凡尼的早餐》里奥黛丽·赫本那身来自纪梵希的黑长裙,是格蕾丝·凯莉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时艳惊四座的淡蓝色吊带长裙。美也是十几岁的苏菲·玛索穿不知牌子的牛仔衣演《初吻》,是斯嘉丽·约翰逊穿一身不起眼的休闲装出现在《迷失东京》里,是我终于明白那些异国朋友穿起素色为什么比我美,美是抬头挺胸,是敞开肩膀走路,是一双腿结实有力,是迎面给人笑容,它们替那些花纹在说“我很美”。我学到了一点,简单大气是美的,虽然这很难驾驭,需要气质和气场支撑。我也学到更重要的一点,审美也是审视自我的过程。当我脱去夸张的花花缀缀,终于不借由外在寻求安全感的时候,每褪下一道花纹,就捡回一点自信到心里面。
我终于学会露出那种“我很美”的笑容。审美是知道什么美,也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美。我想起读大学时,女同学们常三两天换一个造型,今天粉红系甜美风,明天一身黑衣哥特式,但总有一类女同学,长相并不惊艳,买的也并不是很贵的衣服,但就是搭配得体,给人足够的视觉享受。很少有姑娘能在身上驾驭每一种风格,有人适合碎花裙,有人适合朋克风,有人适合走气质路线,有人一生可扮可爱。身材样貌决定了你是谁,你决定该怎样把身材样貌展示。我后知后觉,十年后才明白,漂亮是轰动的,多彩的,却短暂,美丽是低调的,简洁的,却永恒。美是可以让人记得很久的感受,而我们需要这种感受。审美的功效并不只停留在穿衣打扮上,而也指导着人们吃什么食物,去哪里旅行,对什么感兴趣,说怎样的话……审美无处不在,审美贯彻在每一个生活细节里。有人吃饭关注内容,饱了最重要。有人坚决要有仪式感,注重胃口和视觉双重享受;有人家里颜色混乱,把舒适当作唯一要求,有人喜欢家中摆设统一,具备一种稳定的格调;有人每周五晚上听交响乐,认它是人间第一享受,有人看抖音美女,觉得那就是美的…只要可以生活得幸福舒适,任何一种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人们,尤其是年轻女性,绝大多数都向往精致的生活,一闺蜜曾说过很精彩的话,“能在琴棋书画里生活,谁还去柴米油盐里摸爬滚打?”但精致是需要努力的,努力提升感悟美的能力。要如何培养感悟能力,日本设计师兼美学研究者加藤惠美子说过这样一句话,“美的意识,需要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里不断打磨。”“年轻时收集过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对色彩也有种执迷,我的生活中充斥着带兔耳朵的书包,毛茸茸的钥匙链,大蝴蝶结的发卡,印有夸张图案的T恤,blingbling的牛仔裤…一颗心桀骜不驯,尽可能想彰显不同,于是把这些花花缀缀别进生活里,希望它们捧我在半空中走路。还记得看到这些东西时“非买不可”的心情,几个月后再看它们却处处别扭,等到十年后望进那时的生活,竟有一种羞耻感——
嚯,这都成了什么鬼样子,还觉得自己美?这些年对物质的欲望从“多”变成“精”,好像东西少了,眼界也宽敞了,身边物品的过时频率降低,审美趋于稳定。我不再期待借由夸张的外在编辑人格,也开始检讨自我的审美水平。在新西兰的最初几年,我发现自己服饰上的花纹逐年减少,大概受了环境的影响,看金发碧眼的姑娘们穿素色衣服也那么好看,也心痒买来尝试。有些简洁T恤便宜到极致,有些素色裙子价格不菲,这些简单都很好看,也给了我一点思考。
为什么简单是美的?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说过一句话,less is more,意思是“少即是多”,这是后来被广泛用于各中设计中的理念,它反对过度装饰,提倡简单,简单的东西往往给人更多的享受。美是可可·香奈儿以“简单是真正优雅的基调”为理念设计的小黑裙,是《蒂凡尼的早餐》里奥黛丽·赫本那身来自纪梵希的黑长裙,是格蕾丝·凯莉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时艳惊四座的淡蓝色吊带长裙。美也是十几岁的苏菲·玛索穿不知牌子的牛仔衣演《初吻》,是斯嘉丽·约翰逊穿一身不起眼的休闲装出现在《迷失东京》里,是我终于明白那些异国朋友穿起素色为什么比我美,美是抬头挺胸,是敞开肩膀走路,是一双腿结实有力,是迎面给人笑容,它们替那些花纹在说“我很美”。我学到了一点,简单大气是美的,虽然这很难驾驭,需要气质和气场支撑。我也学到更重要的一点,审美也是审视自我的过程。当我脱去夸张的花花缀缀,终于不借由外在寻求安全感的时候,每褪下一道花纹,就捡回一点自信到心里面。我终于学会露出那种“我很美”的笑容。
审美是知道什么美,也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美。我想起读大学时,女同学们常三两天换一个造型,今天粉红系甜美风,明天一身黑衣哥特式,但总有一类女同学,长相并不惊艳,买的也并不是很贵的衣服,但就是搭配得体,给人足够的视觉享受。很少有姑娘能在身上驾驭每一种风格,有人适合碎花裙,有人适合朋克风,有人适合走气质路线,有人一生可扮可爱。身材样貌决定了你是谁,你决定该怎样把身材样貌展示。我后知后觉,十年后才明白,漂亮是轰动的,多彩的,却短暂,美丽是低调的,简洁的,却永恒。美是可以让人记得很久的感受,而我们需要这种感受。
审美的功效并不只停留在穿衣打扮上,而也指导着人们吃什么食物,去哪里旅行,对什么感兴趣,说怎样的话……审美无处不在,审美贯彻在每一个生活细节里。
有人吃饭关注内容,饱了最重要。有人坚决要有仪式感,注重胃口和视觉双重享受;有人家里颜色混乱,把舒适当作唯一要求,有人喜欢家中摆设统一,具备一种稳定的格调;有人每周五晚上听交响乐,认它是人间第一享受,有人看抖音美女,觉得那就是美的…只要可以生活得幸福舒适,任何一种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人们,尤其是年轻女性,绝大多数都向往精致的生活,一闺蜜曾说过很精彩的话,“能在琴棋书画里生活,谁还去柴米油盐里摸爬滚打?”但精致是需要努力的,努力提升感悟美的能力。
要如何培养感悟能力,日本设计师兼美学研究者加藤惠美子说过这样一句话,“美的意识,需要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里不断打磨。”“要磨练五感,要给自己创造能带来良好影响的环境。视觉上,多接触美丽大自然、优秀的美术作品;听觉上,聆听优秀的音乐;触觉上,触摸优良的材质;嗅觉上,有意识地享受花香、食物的香味等;味觉上,品尝应季的美味料理。”在自己的生活里开一扇通向世界的门,总能够发现美的东西,你要学会从对比中鉴别什么是美,你要努力把美带到生活中去,你要熟悉它们的存在,并且不断对美进行升级。审美的提高,是对生活的理解力的加深。我第一次看歌剧,是在美国百老汇看《歌剧魅影》,那么贵的门票,我竟然一个字也听不懂,听不懂也罢了,我居然在正襟危坐的人群中睡着了,睡着了也罢了,我居然仰着头打起鼾。我亵渎了美,我竟然还觉得门票贵。
四年过去,我坐在家中看《歌剧魅影》的碟片,一个人看到泪流满面,我忽然间明白,美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我的英文有所提高,于是我明白了故事的情节,我体验了爱,所以我理解了爱,我感悟到艺术的美,于是我连眨眼都不忍。
这些年,每年我都尝试做一些感悟美的事,有些是日常小事,种花种菜,寻贝踏浪,读书烹饪,有些是下点功夫的大事,看展览,旅行,研究某件物品背后的故事。
有一年生日时去看现代芭蕾舞,这是人生第一次,除了震撼我再找不出别的表达。我终于不觉得门票贵了,这种美不是生活常见之美,但我无比确定,生活里应该出现这种美。去年和朋友去墨尔本看艺术展,非常有名的MoMA展览,我看不懂大多数,只能辨认出梦露和其他不太抽象的画。但我在一群懂行的人中间,看他们非常专注地欣赏着什么,觉得这就是美的氛围。
还记得第一次喝手磨咖啡,惊觉怎么如此之苦,好怀念加了糖和奶精的速溶咖啡。如今数年过去,能品尝出好坏的区别,有了心头之爱和心头之恨,这差别让我惊喜,每种简单事物背后都有文化,而这种文化是美的。
审美让人对生活更加敏感。生活处处有美的存在。可可·香奈儿说,“时尚不仅只在服装上,它还存在于天空中、街上,时尚与我们的观念、生活方式、社会都是息息相关的。”我想她也在说美。美存在于自然界,存在于一蔬一饭,存在于文字里,存在于咖啡的最后一滴,它存在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当你懂得了美,生活便会美。这就是审美的力量,它升级了一个人的五感,让人对事物更加具有辨别能力,美让我感觉活着,并且充满希望。歌德说,“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这世界上美的东西太多了,你要睁开眼睛探寻美,审视美,感悟美,珍惜美,敬畏美,才不枉此生。要磨练五感,要给自己创造能带来良好影响的环境。视觉上,多接触美丽大自然、优秀的美术作品;听觉上,聆听优秀的音乐;触觉上,触摸优良的材质;嗅觉上,有意识地享受花香、食物的香味等;味觉上,品尝应季的美味料理。”在自己的生活里开一扇通向世界的门,总能够发现美的东西,你要学会从对比中鉴别什么是美,你要努力把美带到生活中去,你要熟悉它们的存在,并且不断对美进行升级。审美的提高,是对生活的理解力的加深。我第一次看歌剧,是在美国百老汇看《歌剧魅影》,那么贵的门票,我竟然一个字也听不懂,听不懂也罢了,我居然在正襟危坐的人群中睡着了,睡着了也罢了,我居然仰着头打起鼾。我亵渎了美,我竟然还觉得门票贵。四年过去,我坐在家中看《歌剧魅影》的碟片,一个人看到泪流满面,我忽然间明白,美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我的英文有所提高,于是我明白了故事的情节,我体验了爱,所以我理解了爱,我感悟到艺术的美,于是我连眨眼都不忍。这些年,每年我都尝试做一些感悟美的事,有些是日常小事,种花种菜,寻贝踏浪,读书烹饪,有些是下点功夫的大事,看展览,旅行,研究某件物品背后的故事。有一年生日时去看现代芭蕾舞,这是人生第一次,除了震撼我再找不出别的表达。我终于不觉得门票贵了,这种美不是生活常见之美,但我无比确定,生活里应该出现这种美。去年和朋友去墨尔本看艺术展,非常有名的MoMA展览,我看不懂大多数,只能辨认出梦露和其他不太抽象的画。但我在一群懂行的人中间,看他们非常专注地欣赏着什么,觉得这就是美的氛围。还记得第一次喝手磨咖啡,惊觉怎么如此之苦,好怀念加了糖和奶精的速溶咖啡。如今数年过去,能品尝出好坏的区别,有了心头之爱和心头之恨,这差别让我惊喜,每种简单事物背后都有文化,而这种文化是美的。审美让人对生活更加敏感。生活处处有美的存在。可可·香奈儿说,“时尚不仅只在服装上,它还存在于天空中、街上,时尚与我们的观念、生活方式、社会都是息息相关的。”我想她也在说美。美存在于自然界,存在于一蔬一饭,存在于文字里,存在于咖啡的最后一滴,它存在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当你懂得了美,生活便会美。这就是审美的力量,它升级了一个人的五感,让人对事物更加具有辨别能力,美让我感觉活着,并且充满希望。歌德说,“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
这世界上美的东西太多了,你要睁开眼睛探寻美,审视美,感悟美,珍惜美,敬畏美,才不枉此生。
杨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