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这些日期在提醒着我们它的起止、它的发展以及它所经历的种种。1938年的4月4日一个看似稀松平常的日子,迎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成立,这是一所在战抗时期仓促建立起的大学却拥有着不平凡的、短暂的八年时光。
从成立到结束,西南联大仅仅存在了八年的时间,可正是这仅有八年历史的大学,却孕育出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一百七十多位中国科学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那么这所在战时仓促建立的大学是如何成就教育史上的传奇篇章的呢?由天地出版社在2021年重磅推出的西南联大通识课系列丛书将为我们再现西南联大的辉煌时刻,整个系列目前已出版完成第一辑《西南联大文学课》《西南联大国史课》《西南联大哲学课》,第二辑《西南联大诗词课》《西南联大文化课》,待出版《西南联大古文课》及《西南联大国学课》。
在《西南联大文化课》中,以主题“文化课”为引线,串联起冯友兰、张荫麟、汤用彤、罗庸、雷海宗、吴晗、闻一多等七位先生的文章。旨在以中西文化作对比,逐渐引申出中国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并通过对哲学和人生的讲解,形成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文化的完整概述。
或许有人会问,为何会是西南联大而不是其他的知名大学,我想这大抵与西南联大的创校背景以及创校理念有着莫大的关联。我们都知道创校之初西南联大曾被迫南迁,在这趟充满了荆棘的南迁之路上,那些莘莘学子都经历了课堂上不可能经历的真实生活体验,在闻一多先生南迁路上所描绘的五十多幅写生画、生物系的许多动植物标本、二百多首民歌民谣等不一不体现出这次实践教学活动的丰硕成果。
也正是这种自由教学的风气让闻一多的唐诗课、陈寅格的历史课、冯友兰的哲学课······成为照亮学子们前行道路上的灯塔。本册《西南联大文化课》中着重选择了闻一多、冯友兰、张荫麟、汤用彤、罗庸、雷海宗、吴晗等七位先生现存作品中较为完整的全集或是较为权威的单本呈现在我们面前,用不同的内容与叙述风格展现各位大师的作品中的精髓。
在本书中冯友兰、汤用彤、张荫麟、罗庸分别对文化的类型、中西文化的差异、文化思想之间的冲突与调和以及对中国今后的文化发展道路浅谈分析,并指出文化的类型如同荀子在《非相》中所述:“类不悖,虽久同理。”在文化发展的历程中,它的个性表现在它的全部“发生史”里,想要了解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必须通过两方发展史中的若干特性中寻找,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恰恰存在于这种特性之中。
几位先生在书中所提出的诸多见解,将引起我们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深思,同时也让我们在这种充满了自由的教学风气中窥见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并为此传承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