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要真正与孩子共情,才能打动孩子的内心。孩子需要的是接纳和回应,而不是建议,家长不要急于给出建议。孩子在倾诉、宣泄情绪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用特定的情绪词说出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听到这些词时才知道自己在经历什么感受,这对他们也是一种安慰,能帮助他们从情绪中释放出来,开始帮助自己面对问题。
思考:文中这位父亲的案例我也做出了自己常有的回应,除了责备我还会问为什么,有证据吗,那应该怎么办?孩子在被提问被责怪被建议的过程中情绪没有得到释放,还产生了害怕和紧张。长期得不到接纳和回应,总是处于压力之下的孩子,大脑皮层容易产生“消防队效应”,一有问题就陷于紧张、想要避免被责备的情绪中,而无法面对问题。
生活实例:
在车上,小钱和儿子在找东西时扭到了脖子。儿子一直在说:“我叫你不要再找了,是你自己要找的。”而小钱认为是儿子叫他找的。我听了很反感,想要责备他的时候灵感一现,儿子不仅是害怕承担责任、怕我怪他,他也是有点内疚了。我说,儿子,妈妈打断你一下,咱们说好不责备别人的。你是觉得有点内疚了,有点不好意思,是吗?儿子惭愧地笑了。我紧跟着又给了建议,请他看看小钱脖子,帮他揉一揉。
反思:太急于给建议。下次试试看,把当时的情况再描述一遍,看看孩子们会怎么样。如:小钱的脖子有点疼是吗?沈睿洋也有点内疚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