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槁,助生阜也。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罜䍡,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上鹿下夭},鸟翼鷇卵,虫舍蚔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师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我是分割线............................................................................
随手翻看古文观止,正好看到了这篇文章,有所感悟,在此分享给大家。
这篇文章,我本是因为它篇幅短小才看的。万万没想到,生僻字,不常用的字极其多,没办法,只得耐得性子读了下来。简要概括一下: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的深潭中下网捕鱼,里革割破他的鱼网,并对他进行了一番教导,告诉他要顺应天时,顺应大自然的变化,要可持续发展。鲁宣公听后,虚心接受,并将此渔网保存下来。有个名叫存的乐师在旁伺候宣公,说道:“保存这个网,还不如将里革安置在身边,这样就更不会忘记他的规谏了。”
看完文章后的我实是有些汗颜啊。在当时那种环境改造的程度不大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及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能够将这片土地传啊传,传到了我们的手里,我以为,这已经是个奇迹了。这是我们的一种态度,或者说看法,按规律办事,顺其自然,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无私,博大。
回归正文,里革,他直言不讳,不卑不亢,任何角度,他都是一位合格的谋臣,该说就说;鲁宣公,他知人善任,而且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嘛;最后的一个存的乐师则犯了糊涂,他是一个聪明人,但又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在此,鲁宣公说要保存渔网是有两个目的。
其一:他明确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自我改正,进行表态。其二:进行如此表态,侧面突出他的容人之量,心胸开阔。可以说,收渔网只是一个态度,表明他有尊重自然环境的心。但他毕竟是一国之王,要端着架子,收渔网也是给里革的一个交代,表明心迹。但存乐师偏偏要捅破这层窗户纸,自以为是,而且丝毫不给鲁宣公面子,依我推测,存乐师回去的下场——大家自己思考吧,反正我不认为鲁宣公真有那么大的气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原文的“古之训也”,这件事发生在鲁国国君身上,有古话:周礼尽在鲁矣。“合乎礼,则可为。”国君如此,国民更应该是守礼之人,由于周礼的熏陶,“孔子”的诞生其实是不可避免的。他即使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孔圣人,还会有孟圣人,赵圣人,楚圣人等等,这是趋势,孔子是应运而生的人。
在先秦两汉的时候,中央集权并不是那么强烈,君臣面面相对而坐,谈经论道,(著名人士有太傅贾谊),只要不是胡言乱语,君王也不是昏君,当面指点出君王的过错,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也是我喜欢春秋战国的原因。不是特别程序化,冥冥中符合天道,当然,之后中央集权加强原因也是很多的,在此就先不谈历史问题。
谨言慎行。存乐师实在是贪图口舌之快,自比于里革,但事实是,里革有着大才,满腹经纶。他一介乐师,如若遭到怪罪,后果很难讨得了好。我们在生活中,还是能少说就少说吧。不知道该不该说,别说,现在是法治社会,不会掉脑袋,但因此得罪领导,上头,还是很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