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写作之路
相信大部分人写作的最初体验都来自于学校的作文,我也不例外,并且是其中垂死挣扎的一个。
曾经写作文对我有多难?
小学的时候那看图写作,我就算正儿八经的坐在那把图给盯穿了,拿着刀指着我,我也只能惜字如金般把图描述一遍,内容实在寥寥无几。这惨淡的过去,连回忆都是一种痛。
听说看作文书可以提高写作,我也跟着去买作文书看,奈何我只用到了作文书最底层的一个用处——抄作文。你也知道,不带思考的抄,没有内化成自己的,就始终是别人的。所以,小学抄了六年,收效甚微。
到了初中后没有了作文书的倚仗,只得自己去思考出路。这才开始了我真正走心的写作。听老师讲什么是好的作文,怎么去描写突出一个人的特点,我就牢牢的记住,并在写作时用起来。就这样初一才跌跌撞撞的来到了写作的起跑线。
勤能补拙真的是良训。像曾国藩打仗一样“结硬寨,打呆仗”,慢慢地积累,学到一个写作的方法就用起来;看到一个好的句子就设法在作文中用上。就这样一直写,到高中时写作渐渐得心应手,小有成就,颇感自豪。
应式得来的作文技巧,终归只能博得老师的欢心。大学后看到那些兼职写作变现的人,着实羡慕。凭着不知天高地厚的自信,学别人投稿,拿着学生式的作文,每每都石沉大海,连半点浪花都激不起。从而觉得写作太难了,高高在上无法企及,只能临渊羡鱼。
二.是什么导致我觉得写作很难?
其实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自己对写作的认知存在误解,而吓到自己只羡鱼不结网。
第一以为写作能力是天生。
这是最主要的一点。只要这样认为,就会对写作感到无望。因为觉得这不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实现。刚好写作能力,是需要时间去积淀的,短时间内是看不到反馈的,所以,很容易放弃。
第二觉得写作是高高在上的艺术
一提到写作,就想着它是与生活脱离的,与自己无关,是那些文人们的事。想着自己几斤几两,岂敢高攀?
第三觉得素材会自动找上门来
看着别人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要学识有学识,要深度有深度,要经历有经历,接触的人都那么的有故事。只得羡慕,他/她们有那么多好的素材,才有那么多东西写。而自己没有,所以,自己才写不出。
三.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并不是!
01.为什么会觉得写作能力是天生的?因为能被我们所知道的无论是作者还是作品,都是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的。就像我们不曾看到过一个人悲伤,就认定别人是没有悲伤的时候一样,我们看不到他/她们从零开始的作品,就以为他/她们天生写得一篇好文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哪有不会爬就会走的?
就算你去看那些写出爆款文章的作者,也有文章阅读量低微的时候呀。不信?直接去点开你关注的作者的文章,看看是不是每篇阅读量都那么高。
回想我自己不也是一步步积淀过来的吗?从小学的写不出到高三的一气呵成。只是现在不是写给老师看的了,是写给读者看的,标准要求既然就不一样了,再拿学校应式的那套方法自然就处处碰壁了。现在我只要坚持站在读者的角度写,言之有物,同样会慢慢地成长起来,因此,相信自己坚持写。
写作能力不是天生的,是笔耕不缀的结果。想提高,就坚持写。
02 觉得写作高高在上,都是误解了写作是文人的事。其实写作就是在用笔头代替口头说话而已,说话有多平常,写作就有多平常。
像记笔记,写工作总结,写反思日记,写信,写经验分享等都是写作。选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动笔写,这样一来,帮助自己梳理生活,锻炼思考力。写作不就很平常接地气了吗?
03 而又为什么会觉得没东西写呢?有句话说“看得深,写得真”什么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对自己的一些经历呀,体验呀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想要有心得感悟,就要对它们深入的思考。比如你回想一下,为什么有一些经历,你和别人分享的时候,就是来劲呢?是因为你投入了那次活动,你真正融入了,才会发现很多触动自己的东西。
这也是可以训练的。给自己定个目标,每天写一件自己最有感触的事,或要每天给自己选题要写点什么。这样我们就回去思考,自己对什么有感触?为什么有感触?从而明白了什么道理?又因此联想到了什么事?这样写下来不就是一篇文章了吗?
习惯了这样思考,自己也会渐渐地留心自己的生活。出门听到什么事?排队看到什么事?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都是素材,是要自己去发现,而不是等待它出现。
既然写作能力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的,那么只要坚持写,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定也可以写优秀的作品。而写什么呢?就写自己最有话说,熟悉又感兴趣的领域,情感也好,职场也行,书评也好……没话说怎么办?深入去思考就一定有。比如看了一部电影,就思考这部电影哪些地方是你喜欢的?有什么收获?
这样一来,写作是不是就轻松日常了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