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的年关即将过完了,有不少人已经陆陆续续的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我也是一样,浑浑噩噩的过了一周,似乎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工作状态。这一个年关,除了吃喝玩乐,消磨时间,也没有什么收获。同学聚会多于家庭聚餐,和家人的陪伴也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多。持续慵懒的状态导致了不想上班。
这大概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
很多人都是不想上班的。上班,很大程度上是养家糊口的途径,能在其中得到乐趣的实在是不多。也许小城市还好些,北上广就更是悲催了。虽然拥有着丰富的竞争资源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竞争的压力也实在是巨大的。买房,教育,都是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对很多人来说,上班已经是迫不得已,因为没有经济来源。老一辈的人很看不惯现在的年轻人对待工作的方式,嫌弃他们懒惰,不思进取,不够勤奋,但是年轻人频繁的加班却不一定能换来应得的报酬,并伴随着损失健康的代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逃避,抱怨,不满,消极,极端的会辞职在家,有的会继续互联网创业,有的干脆就无所事事,赋闲在家,而像富士康那种放弃生命的,不止是让人觉得可惜,更觉得心酸。他们是真的在工作中看不到尽头,上班已经上到了绝望。
日本的上班族就很悲壮。我们以前曾经在电视中看到过,日本人在坐地铁上班的路上,脸贴着车窗睡着的场景。他们几乎早晨五点钟就开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一直会持续到深夜,而到处都可以看到日本人就地休息的场景,可见日本上班一族的辛劳。
有些日本人在下班后会去休闲场所释放压力,醉酒的比较多一些,然后第二天又会像往常一样去工作。
有的也会出现一种奇葩现象。
比如日剧里《卖房子的女人》中,由于男主角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不和,就辞职不干了,每天宅在家里的二楼,也不与父母交流,多少年都没有出过门,只在吃饭的时候给母亲发一条简讯。年迈的父母没有办法,只好决定卖掉房子,换成简陋一些的房屋居住,为的是将剩下的钱留给儿子,即便等父母都不在了,那些钱也能够维持他的生活,不工作也不至于饿死。
这其实算是非常极端的事情,更是一种病态,不单是涉及到社会问题,也有心理问题。
由此想到了远古时代的穴居动物,穴居就代表着他们没有社会关系,没有交流,同时也代表着避免伤害,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就好比电影中的那个男主角,据资料上记载,人类穴居的时期要长于人类文明的时间,而他们是没有工作这一说法的,工作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其实,人类身上或多或少的还残留着远古时代的积习,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就会展现出来。
在古希腊,也有这样的一种派别。他们是哲学系的一个分支,称作犬儒。他们的信念就是不需要任何的物质上的享受,每天生活在木桶里,只要不饿死就好,他们强调的是个人精神自由。轻视社会的一切规章习俗。
我们倒是达不到这样另类的境界,但是上班面临的现实的问题还是存在的。
其实,我们应该要先知道,到底我们是不想工作,还是不想上班。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大吃苦了,比起从前的人们,他们更安于现状。
其实这样的背后也是有社会因素的。
过去的年代,人们普遍生活贫穷,都生活在贫乏的社会。贫乏应该有其一定的意义。物质的匮乏会让人们追求精神上的生活层次,每个人的读书机会都很少,工作更是一种奢求。没有互联网,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所以,从前的人们一旦得到了一份工作,便会格外珍惜,不仅仅摆脱了种地的生活,人生也似乎有了新的方向。
但如今却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从互联网时代,迅速的捕捉信息,这个社会给了我们相同的价值观和生存体系,我们很容易看到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我们也知道了自己想达到的层次。可是在年轻人真正踏入社会以后,才发现,原来的阶层很难突破,年轻人奋斗的意义已经不如从前,他们的工作成本更高,而回报却机会渺茫。这是个拼爹拼钱的社会,不停地进取和加班,却依然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买不起房,落不下根,由此就会变的焦虑,迷茫和困惑,于是便有了抱怨和情绪的不安,烦躁。
尤其对于来自农村的一部分人,他们没有太多的家庭背景和社会教育,社会经验也不多,他们对工作的选择真的很少,其实,现实社会存在的一个假象是,似乎有很多选择工作的机会,但其实并没有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
东方社会就是这样的等级社会,超越阶层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个人彼此都可以取而代之。
其实,不想上班的背后,是想要更好的更优质的生活。我们毕竟还年轻,还有追求,还有不满足的现状和欲望,可是又心有不甘。很少有人能做到马赛尔·杜尚那样的与世无争的境地,他虽然在西方的艺坛有一定的造诣,他著名的小便池送展的作品《泉》震惊国际,但他的理念是“重视呼吸胜于生活”,他本人主张不需要太多的物质需要,几乎每天都在下国际象棋,很少有作品问世,更多的是遵循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
有的人,不想上班,也不乏他们的懒惰。再好的工作,也有不勤奋的员工。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蚂蚁分类,将它们分为勤快的和不勤快的。无论怎么细小分组,总能分出不勤快的蚂蚁。放在人类身上同样适用。
如果我们多些实力,少些抱怨,定位好自己的能力与地位,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培养些兴趣爱好,少些攀比之心,我们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有句话不是总在提起:生活不光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无法如弘一法师般超然脱俗,但我们还是要珍惜眼前的生活。
其实,不想工作的唠叨背后,就是两个字: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