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身边女生疯狂迷恋三毛,疯传《文化苦旅》,我对此嗤之以鼻。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喜欢标新立异,我避道而读其他书。直到最近,在一堆书里勉为其难地选了《雨季不再来》,心想还好不是她最“火热”的那本,看看她除了“撒哈拉”以外还有什么好。
最开始的几篇,也是个平凡而正常的孩子,只是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她的小学生活很“台湾初期”,我从很多人的文章里读到当时的社会,比如白先勇。
后来她嗜书如命,受到刺激休学,闭门在家读书,开始了一段黯淡自闭的豆蔻年华,直到三年后跟着三个老师学画才重新打开心灵的窗户。惊叹她后来的自杀与此段呼应!
再后来,她去了西班牙,去了德国,去了美国,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部分。我喜欢那个与她不问来处不问归期忘情拥吻的水手;我喜欢那个俊美体贴不吝啬夸奖的东德军官;我喜欢英国移民局的那群可爱的officers;我喜欢在西班牙小城镇追求艺术梦想的那群纯粹的年轻人……我喜欢她在途中遇到的每一个人,不知不觉中,我喜欢上了张开双臂拥抱这一切美好且值得拥有这一切美好的女人——三毛。
三毛自称这本书的故事发生时她还是二毛,可是我真真切切看到一个浪迹天涯的三毛的影子。如果我高中就读到这本书,我现在又会在哪里呢?
我不必迫不及待地看《撒哈拉的故事》,因为我知道走过很多地方的路,遇到过很多地方的人的你,一定懂得如何享受一段正当年龄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