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郑重声明:我引用这些西医化验并不是说应该用西医视觉衡量中医,而是写给那些崇尚西医化验的人看的,初步消除他们一些误解,毕竟没有西医化验他们无法信服
前文曾说中药成分及作用原理复杂,西医的还原论难以驾驭,有人不服了:“有什么复杂的?不就是化学成分发挥作用吗?跟西药有什么区别?”甚至认为把一味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就可以了,方剂的君臣佐使根本没有必要;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必须经过现代医学小白鼠实验检验;既然这些人崇尚西医化验,那我就让他们看看下面这些内容。
西医使用西药也要处方,处方中常常使用两种以上的西药,但是,这两种以上药物的作用是各自独立并行的,不允许多种药物互相作用,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疗法,把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药物混合使用,同样如此。西药处方的总功效,是各药单独作用的并行,不讲甚至不准“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功效。而中医使用方剂所讲究的,是中药需要通过多种药物互相作用增强疗效、减弱副作用
研究发现,组成方剂的中药在煎煮和生效过程中,各药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和改变药性和药效,有的会产生新成份发挥原药所没有的作用。
药间相互作用能引起化学组成的变化,形成新物质,生脉散通过煎煮,人参皂苷水解转化,使Rg3、Rh1从微量成分变为主要成分,同时产生新成分5-HMF;麻杏石甘汤中甘草与麻黄配伍,其成份甘草酸与麻黄碱形成锌络合物,借助其脂溶性进入细胞内与核酸结合,影响微生物核酸的正常生化功能,发挥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方剂配伍的化学研究发现,药物在配伍前后,有效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溶出率有明显差异,柴胡与牡蛎同煎,牡蛎可中和酸性物质,能抑制柴胡皂苷的分解,可提高柴胡皂苷的煎出率;葛根与含芦丁、槲皮素的药材同煎,芦丁和槲皮素的溶解度比在没有葛根的纯水中增加6.5倍;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可使黄连中小檗碱的溶出率降低。
相畏——一种药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抑制。研究发现,毒性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溶出率也有明显差异,槟榔与常山配伍,槟榔中的鞣质与常山中的生物碱可生成鞣酸生物碱沉淀,通过沉淀反应降低常山生物碱的溶出率,收到降毒的效果;附子中含有的乌头碱毒性极大,甘草中含有甘草酸,附子配伍甘草,在合煎时甘草中的甘草酸与附子中的乌头碱形成复盐使乌头碱的溶出率降低22%,故有“附子得甘草性缓”之说。
对麻黄汤进行的现代研究发现,通过君臣佐使配伍后,该方的作用功效及有效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证实麻黄配桂枝可以汗,桂枝与麻黄协同发挥解热作用;麻黄配杏仁则入肺平喘止咳,麻黄配桂枝及杏仁可祛痰抗炎;麻黄汤各药配伍煎煮后,麻黄碱的含量较单味麻黄水煎液中的含量增高,而减去与麻黄配伍的任何一味药,或变化方中的药量配伍比例,麻黄碱含量都会明显减少。实验显示,配伍中确实力大者为君,臣药佐药对君药的功效有加强作用。
西药不允许药物在体内转化出新成分发挥原来没有的药效,只允许转化后排出体外,而中药需要药物在体内转化出新成分发挥原来没有的药效
特异性是西药作用的特点,其药代动力学阐明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是,西药进入体内在发挥药理作用之前,药物本身不发生什么变化或转化,通过吸收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运转至各组织器官,发挥药理作用,最后被排出体外。在这个代谢过程中,不允许药物通过转化产生或发挥原来没有的药理作用。但它有另外一种性质的转化,即在代谢酶、特别是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灭活或活化),使药物以水溶性高的解离型代谢物迅速从肾排出。这种转化的目的不是治疗,而是促使药物排出体外。
方剂的药动学和药效学机制和过程与西药不同。方剂进入体内,同样有药物的运转、吸收、分布、排泄等过程,但是,还有许多西药所没有的更复杂的转化机制和过程,而这是方剂生效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① 转化环节多样。远不限于代谢酶和肝脏,几乎涉及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所有层次。一个方剂往往同时或先后通过几种不同环节的转化,最后从整体上发挥综合治疗效应。
② 转化的性质复杂。不只是一般的化学反应或生物学转化,不只是为利于肾脏排泄而进行的转化,而是通过转化,产生出二次产物或效应,甚至多次产物和效应,进而发挥特定作用,呈现为治疗功效。
③ 转化的作用深刻。方剂对病机的调理,是从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层次上,对生命活动的基本机制进行的调节,使这些机制从不正常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
经体内微生物系统的转化而生效
研究发现有些中药被微生物转化出的代谢产物,对另外的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如一些清热解毒药物,体外实验虽可抑菌,但浓度很高,在体内难以达到这样的高浓度,其在体内作用是由微生物转化而来,如穿心莲、金荞麦、白花蛇舌草无论在体外或体内均无明显抑菌活性,却可治疗感染性疾病;穿心莲水溶性黄酮部分体外抑制痢疾杆菌力较强,但对痢疾患者却无效,抑菌力很弱的内酯部分的疗效反而明显。
芦荟苷的泻下作用,经大鼠实验发现,芦荟苷对普通大鼠完全无泻下作用对无菌大鼠也无泻下作用,但使无菌大鼠单一地感染人的代谢菌,则可引起剧烈腹泻,显示芦荟苷的泻下作用是由人的代谢菌转化出来的。
中药中所含的多种苷类成分,因其分子量大、亲水性高,不易被肠道直接吸收,只有被益生菌水解成苷元才能被肠道吸收发挥药效作用。
通过调理肠道的微生物定植条件,纠正细菌易位,呈现为抗细菌感染功效。细菌易位是肠道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其机制是肠道黏膜的某些异常改变,使原有的微生物定植条件发生异常,原籍菌不能生存,外籍菌移位来定植,由菌群移位形成感染。研究发现,在大黄的多种作用中,有一种重要作用是促进肠蠕动、清除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改善和保护胃肠黏膜屏障、纠正细菌易位,由此可以治疗由细菌易位而发生的肠道感染性疾病。
经与药物代谢有关的生理生化过程改变成分发挥原来没有的药效
六味地黄丸有多种治疗功效,有些功效无法从原药的药理作用来解释,有人进行“六味地黄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中分析鉴定出口服六味地黄丸后11个血中成分及其生药来源,其中有4个成分为代谢中的新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维持长时间的血药浓度平台期,与口服单体化合物的体内行为明显不同。发现1号成分5-HMFA是由地黄、泽泻、山茱萸三味中药在代谢中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新成分,可明显地改善实验动物的血液流变、血小板聚集率、细胞黏附因子等,有很好的补肾功能,显示5-HMFA为六味地黄丸治疗衰老和血瘀的有效物质基础。
中药通过对身体某些部分的作用间接转化出药效,西药不能,而是只能通过药物本身直接作用产生药效
研究发现,补肾方在临床治疗中呈现出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不足的病症有治疗功效。但研究证明方内各药均不含类皮质激素样物质(或其前体)。在实验中发现,如果把实验动物的肾上腺切除,则该方不再呈现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有些助阳药,临床上有明显增强性功能的作用,但在切除性腺的动物身上,则无这种激素样作用,显示性腺在药与效之间起了中介转化作用。
近年有研究发现,二地鳖甲煎能抑制睾丸间质细胞凋亡,可能是中药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机制之一;左归丸、右归丸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组织结构,延缓其老年性变化,由此而生的效应却难从左归丸、右归丸的药理成分直接说明。
关于中药的抗肿瘤研究发现,中药不仅可干预癌细胞的正常代谢、破坏癌细胞的结构、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还可通过改善血液理化特性、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来增强抗癌能力,抑制致癌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防止癌细胞转移;有些中药通过对免疫细胞及因子进行良性调节,干预肿瘤细胞逃逸,发挥扶正抑癌的作用。
研究发现,人参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的良性调节,才转化和表现出多种重要功效。前苏联学者拉扎雷夫曾把这类药物及作用称为“适应原”,它能调理和改进机体的适应功能,增强非特异性防御能力。已知人参、红景天、刺五加、冬虫夏草等属于这类药物,黄芪、党参、五味子等也有“适应原”的作用
一些人不懂方剂作用原理,做了大量拆方研究,但都不成功,原因是拆掉了方剂各药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什么屠呦呦研究那么多药会失败?就是因为她忽略了方剂内各药的相互作用及其转化,那些药本来是在一个方剂里与其他药配合才能发挥作用的,可她偏要拆开研究,一个个化验成分,所以她失败了;仅凭对一味中药成分的分析发现毒性成分就认为其有毒,不能用,甚至说中医毒死人,却没注意其他药可以削弱其毒副作用,如只凭常山含有毒性物质就断定其会毒死人,不能用,却忽视了方剂内其它成分对其毒性的抑制;只凭某味药体外实验无用即断定其无用,说中医没用骗人,却忽视了它在体内的转化及间接作用,如只凭一些清热解毒药物体外实验虽可抑菌,但浓度很高,在体内难以达到这样的高浓度就断定其无抑菌用,却忽视了它在体内的转化及间接作用,这些也是西医与西医化的中医用所谓“有效成分”开药无效的重要原因。
当然有人会问:“既然发现了这些原理,那用这些原理开药不就行了?”其实,中药完整作用机理很复杂,远不止这些,西方科学的还原论无法驾驭复杂系统(原因在对中国传统科技的讲述中有介绍),比如说你有没有想过,许多疾病的微观机理很复杂,西医发现的只是其中极小部分,而这些疾病很复杂的微观机理可以分成若干类型,不同的方剂组成的不同的复杂体系正好适用不同的类型?这就不是单一成分在发挥作用,仅凭西医判定的所谓“有效成分”无法发挥方剂的整体功效。退一步讲,即使只有这些原理,也能把西方科学的还原论累得够呛了。
有人会问,你怎么保证中药这种复杂的发挥作用机理不会对人体有害?当然是凭取象比类适合驾驭复杂系统的特点。首先,中医通过阴阳五行、升降浮沉、固涩泻下中和消减了许多偏性、副作用,对人体某些部分是否直接伤害用五行的相生相克当然,对于其他方面的偏性、副作用(并非直接伤害,而是使整体中某部分过强或过弱打破整体平衡间接破坏整体),中医有一个综合的评价标准:和解,如调和脾胃、和解少阳,还有补益(有好处,间接说明不会伤害),如补益气血,当然,这个标准是有些笼统,但是它能确保基本无副作用偏性,而再加上中药和方剂本身就是个复杂的系统,有着自身各部分之间的协调与平衡,自然少了许多简单系统所具有的偏性,也就更能保证无大的副作用。对于合用药物可能产生的不好的影响、毒副作用,中医有特别的说明:相恶——两种药物合用,能互相牵制而使作用降低,甚至丧失药效。相反——两种药物合用后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十八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