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继续阅读的是《好好学习》
【思考】
1.什么是刻意练习?
2.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作者将如何去展开对他这个观点的论证?
【作者的观点】
我们要打破“一万小时定律”的认知,进行刻意练习,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提升“元知识”能力。
【举例】
作者列举了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讲述一个音乐学院三组学生的研究成果。
大家请注意:
他把学生分成三组;
第一组——学生中的明星人物——具有成为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的潜力;
第二组——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人”;
第三组——演奏水平被认为永远不可能达到专业水平——他们未来也只想成为“一名公立学校的音乐教师”
实际上,那些卓越的演奏家已经刻意练习了1万小时,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练习的时间是8000小时,而那些未来的音乐教师练习的时间只有4000小时
【结论】
作者认为“一万小时定律”站不住脚,“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级水平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着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里表征,才能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延伸】
作者鼓励我们在认知问题的时候,注重思考的过程,有意识的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提升元认知能力……
【串联】
刻意练习不是盲目的刻意练习,要有正确的思维模型,重方法……
1.对基本核心知识划小圈
持续、刻意地进行大量专业训练。对“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思考的探究和思考,直到把这一个问弄明白”
2.将基本知识组合更大的能力单元
综合看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整体观……
3.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
吃透核心概念——组合成知识能力——搭建认知框架——联系和整合
这里让我想到了“叶老师”讲的反思日记,收集+排程+专注,其实也是在训练我们进行“刻意练习”……
【我的应用】
我现在主要会把这个“刻意练习”用细分我的工作当中去,重复的工作有规律的做,将一个月的工作里细分很多个模块,一旦确定下来,就一次性把它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