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每天早上4点起床写作,“这样我一整天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游泳。”
乔帮主每天早上四点起床,9点已经把自己一整天需要做的工作完成了。
王健林也是四起床看书,运动,工作。
为什么牛人都喜欢四点?
这我也不知道,但之前在李笑来先生的公众微信号“学习学习再学习”上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新生大学的成,他很自豪的在文章中写了自己也是四点起床,然后开始学习和运动,按道理这是很好的行为;但是后面的言论让我有点不理解。
作者精细的计算了自己比身边人早起两个小时,整整多出了四十多天的纯学习时间,然后按照这个频率憧憬了2017年的:
365天*2h=3个月
表示自己比其他人的一年中凭空多出来2个月的时间来学习,这是等同于《原则》中的“二级效应”的决策理解。
通读整个文章,作者的文笔很好,简直能算是“精要主义”的文章,可能他从一开头就开始计算自己比别人多用了多少时间,让我产生来反感,以至于文章后面的部分都带了点厌恶成分。
我找了一下原因,可能是我自己本身就很讨厌国人的攀比心理,比别人xxx,比别人多xxxx......
我是实在感到疑惑,比别人多又怎样?还有更多的人四点起床学习,更多优秀的人,为什么要跟六点起床的人比较一下,最后得出个自己学识时间多的结论?
不不!应该说是为什么要去比较?
产生优越感?还是想要奖励一下自己次奥次奥的“成就感”?我把我的想法和我母亲沟通了一下,妈妈的话让我想明白:为什么不比较呢?攀比是我们的国民心理 啊。他有权力和别人比较一下然后表扬一下自己,甚至花时间计算自己的学习时间;你没有权利阻止什么,你的权利只有发表你的看法,但你不能去否定他的观点和生活态度,人家的世界你又不懂。”
也对,作为一个标榜自己是“自由主义者”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侮辱这个标签了。
也许在人家的思想阶层中,低级的我永远也不会明白。
比别人气得早学习就有理由优秀吗?
废话当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