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最认真的敷衍是什么?我所知道的,是下次再说。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用“下次”代表委婉拒绝。这真是个奇妙的词,适用于任何社交场合,而且没有制约条款。
就像问写得最好的文章是哪一篇,只要我还没死,都可以理直气壮的回答:下一篇。
下次,有异曲同工之妙,既给了希望,又不至于断了自己的退路,有时说出口还带着几分真诚,仿佛连自己都信了。
只是,我们能做的下次,有几次?
01
大学时候,想和初恋男友一起去看张学友的演唱会,没有提前预订,以为现场能买到黄牛票,两个人乘火车赶到无锡,结果根本买不到票。
我们坐在体育馆外面,听完了整场演唱会,他说:下次我们一定要在内场听。
然而,并没有下次,毕业后我们就分手了。多年以后他在朋友圈晒出张学友演唱会的门票,可是陪在他身边的,并不是我。
Amy是周杰伦的死忠粉,她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周杰伦所有专辑。他们好几次约定去看周杰伦的演唱会,不是抢不到票,就是有事去不了。
那个男孩对Amy说:下次,我买到票就来约你。三年后,他兑现了这个承诺。
演唱会上,周杰伦唱起那首他们最爱的《轨迹》,Amy哭了,因为他们永远只能停在朋友的距离,彼时他已经结婚了。
有些下次是永远无法达成的遗憾,有些下次虽然兑现,却已经失去原来的意义。
陈升做过一件事,提前预售自己演唱会的门票,仅限情侣购买,一人价格可以获得两张票,但必须两张合在一起才能入场。
一年后,他看着台下空了很多的情侣座,脸上带着怪异的歉意,唱了最后一首歌:把悲伤留给自己。这场演唱会的名字叫做:明年你还爱我吗?
对于恋人承诺的下次,一开始我们都是相信的,后来慢慢的,就不再去期待。
我们约定了很多事,下次一起去听演唱会,下次一起去跑步,下次一起去看海,下次陪我庆生,下次送我想要的礼物……
可惜当时的我们并不知道,以为的天长地久,其实并不久,我们等待的下次,也许是没有下次。
02
认识一个清华大学的凤凰男,他毕业后当了北漂,放弃外企高薪工作,自己开创业公司,没日没夜拼命工作。
一开始因为穷,怕回乡丢面子,后来公司业务太忙走不开,他连着三年没有回家探望父母。
每次跟家里打电话,他总是说:下次,明年春节我一定回来!快了,我很快就能接你们来享福了。
几年后,他的公司运营得不错,APP得到几千万投资,他在帝都买了房子。可是那一年,他的父亲因为脑溢血突然去世了,甚至没有等到他的下次回家。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我们总以为父母是最坚实的后盾,无论在外面受到多大的委屈,回家还可以做个孩子。
有时候,会厌烦他们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微信怎么用,自由行怎么预订,淘宝要怎么买东西……也许我们会敷衍:下次教你,下次带你去,下次买给你。
我们忘了,父母是会老的,他们也许没有几个十年来等待我们兑现下次的承诺。
不止老人,孩子也一样,因为年幼,所以对于大人说的下次,总怀着天真的憧憬。
Candy不止一次答应带儿子去熊出没乐园,从春天到秋天,一直没有去成。可能因为那个乐园在外地,去一次颇费周折,也可能是觉得无聊,陪熊孩子玩太伤血。
儿子每次追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带我去熊出没呀?
Candy总是敷衍的回答:下次,下次妈妈空了一定带你去!
只有六岁的小孩子会相信下次的承诺,念念不忘等着实现与熊大熊二一起嬉戏的心愿。
我很想对Candy说,孩子长大很快,等他上了小学,等他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等他双休日都需要补课的时候,就算你再有空,他也不一定想去了。
孩子依赖父母陪伴的纯真时光,也不过短短十年,错过了下次,也许就错过他无条件信任你的机会。
03
少年时代, “下次”这个词是美好的,放学后去吃美味的点心,跟好友约定:我们下次再来啊。对方往往会回答:好呀,那就明天吧。
成年之后,“下次”这个词成了打发别人最矫情的借口,下次的潜台词就是:我很忙,你并不重要,等我有空了再说。
被打发的那个人其实大多是明白的,但是有下次,总比没有好,有时候装傻,只是不想被拒绝得太难看。
朋友圈看到去旅行的,会说:带我去啊;看到晒美食的,会说:一起去吃啊;看到晒娃的,会说:来给阿姨抱抱。
下次出来吃饭啊,下次一起去旅行啊,下次有时间去看你啊,这些话哪怕有一句兑现,我们的友情也不会寡淡成点赞之交。
这个世界,假话说得太多了,连自己都忍不住习惯欺骗,我们对自己,何尝不是许下诸多下次。
下次我一定去健身,下次我一定涂完秘密花园,下次我再也不吃那么多了,下次我一定不理那个渣男……你们的下次做到了吗?
生活不那么较真,也许比较容易一些,但是对于那些重要的人,但愿我们不曾辜负。
如果你约我,如果我爱你,我不会说下次,我会问: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