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整了个节目,叫《经典咏流传》,恍然使得经典诗词又焕发了第二春。
不得不说,这档节目挖掘了一些经典诗词,并用以老带新的方式,让传统文化里有蕴意的优秀诗词曲赋历久弥新。当然,深水之下不是来捧央视臭脚的,而是要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与拙劣加以区分,免得一提传统文化,我们就想到了地大物博和五千年文明史,就想到孔孟之道孔融让梨,就想到了四大发明比西方早了千百年,就以为央视节目是就是传统文化。果真成了这样简单,那些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岂不是喷薄而出,铺天盖地渲染出一个绚烂的明天?
深水之下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固然是不会缺乏生活的蕴意和对生活激情。譬如袁枚的《苔》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亦学牡丹开。
一首微不足道的小诗,有小隐于野的倔强和对生命执着的定力。我不认同的是康震的点评,不是他的专业功底不够深,不是他的解说不到位,而是他总将各类型的诗词意境和治国理政强拉硬拽,生倔地表达自己政治立场的正确。本来清幽的篇章,被鉴赏嘉宾解说下来,缭绕上了浊气。
传统文化是什么?传统文化是花草树木和山中顽石,有芳香怡人的,自然也有横七竖八。现在好多人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概念,一听说老祖宗留下来的,哪怕是夜壶也不敢指其污,非要吹嘘成博大精深。
扯着传统文化招魂幡的往往是不明就里的蒙昧底层或者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上层贤达。传统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太极败于格斗后,咏春拳再败,这本是不同技击学问的切磋,非要被上升到捍卫国粹尊严,技击比赛输赢是关系到国运了吗?
传统文化这个套子里究竟装着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蒙昧底层不明就里和上层贤达极力遮掩?
深水之下认为,传统文化里有两部分内核,优秀部分要传承继承发扬,糟粕部分要消亡破除重建。蒙昧的底层往往在文化西化的过程中,极力要树建个人信息的汇总和认知,不分青红皂白更没有甄别的能力,进而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招魂幡下,一味争吵抱残守缺,但这些技能知识又因为和时代脱节,不具备赚钱的功能性,沦为笑柄,被视作不合时宜。上层贤达明白传统文化中优秀部分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却有意识加进去了神乎其神的吹嘘和无所不用其极的商业开发手段,间接拉大了普通民众的距离,更使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成为雾里看花的鸡肋。
传统文化的招魂幡下,是向左还是向右,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何适当的商业利用,如何认定传承和发展,这是一代人无法完成的任务,又是一代人无法回避的问题。(深水之下于2018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