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洋洋妈陪伴的时候,讲了一句话:别人家的小孩子都已经拼图拼到300片了,调皮鬼才10多片……
我能感受到洋洋妈那些莫须有的焦虑,实在是太无聊了!别人家的孩子,我们永远也追不上。我觉得,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总是盯着他的“短处”而长人家志气、灭自己“威风”。有时候感觉焦急的洋洋妈慢慢地迷茫了初心。
到底我们为什么要用心去“滋”娃?是因为——我们的娃终将会离开我们的身边!就像天鹅一样,最终也会被父母驱逐离开身边,寻找自己属于的天地。如果你爱孩子,那就一定让他离开我们身边,只有那才,他才能找到自己!如果你爱孩子,那么,当他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应该让孩子学会一些本领,包括思维方式、探索方式、学习兴趣等,让孩子成年以后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稳定的处世方法、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难以磨灭的兴趣,始终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与社会很好地融合,能独立地与身边的人进行合作,从家庭、朋友、社会中获得幸福的感觉。陪伴我们的孩子成长,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还是那句话,世界上只有亲情的相聚是为了离别。我们不在为自己找借口而忽略孩子的成长。
洋洋妈上面那句话,还好,现在的洋洋还听不懂。我觉得如此的对比性话语不能多说。孩子并不是只会拼图10多片,我们在陪伴过程中,可以慢慢感受,为什么他只能拼10多片。我发现小家伙在拼图的时候有他的想法,他会思考图片里面的信息,并不是呆板地将图片卡进。当然,在将图片卡进的时候,动作的笨拙会消耗了一些时间,但是,他在我面前的方式是创新性的!他把所有的拼图弄下来,放在前面反面混放一堆,然后会一个一个拿起来,问我:“What’s this?”然后我会回答图片的内容,他心底是有答案的,有时候我答对了,他会说:“Good job!”答得不完整,他会进行补充。如此下来,我估计10多片拼图的效果与信息量要比300片的多得多了!毕竟也考验了他的观察能力与专注力。我与洋洋妈说:“不要总是关注结果,不要总与别人家的小孩子对比。这个年龄段,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我们要悉心去发掘他的优点并进行强化、引导。”
婆婆是一位优秀的物理老师,叱咤教坛多年,桃李满天下;在她的指引下,陪伴洋洋玩实验,小家伙观察能力很能得到锻炼,更喜欢自已动手操作。婆婆也是我们统一战线的忠实一员,在放手不放眼的原则下小家伙更具创造性,小实验让他兴致勃勃,百玩不厌。
目前在小家伙的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他对家庭情绪的敏感是无敌的,而且他的语言也很有改造环境氛围的能力,所谓童言无忌。晚餐的过程中,公公有点激动,声音大了,小家伙感受到氛围的紧张与不愉快,他微笑着对公公说:“我批评你,公公!”孩子是敏感的,只是左脑的功能未完成开发,语言表达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当场全部人都听明白了意思,都忍不住笑了出来;公公也赶紧收敛激动情绪,附和小家伙的语言了。
最近在阅读《全脑教养法》,从脑部的结构与功能去分析孩子的成长过程的一些表现,发现我们能理解更多孩子的思想过程。左脑、右脑、上层脑、下层脑……都能在孩子的行为、语言、情绪等方面表现出占优势的部位,我们通过分析采取了恰当的方式让孩子产生了共鸣、懂得思考与控制。
当然,有一个信息让我感觉很有动力的:人的大脑皮层是会不断地被塑造、强化的!这就是思考的乐趣之源。
感觉自己要再研究一下脑部的解剖了。
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父母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