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言: 有感觉,有共鸣 —— 对音乐最大的尊重,对自己最好的褒奖
Peer Gynt Suite No 1, op 46:1. Morning Mood
小郭叨叨叨:
自从2019-05-29听过雪枫老师推荐的这首曲子,陆陆续续的一月时间,时常在脑子中回荡起这首曲子,尤其于2019-06-15日清晨漫步于单位附近的人行道上,望着透过树叶洒在眼前的点点光影,忽觉生命之朝气蓬勃。
雪枫老师精讲
爱德华·格里格,1843年6月15日出生于挪威的海滨城市卑尔根,他的父亲是驻卑尔根的英国领事,母亲是挪威人,也是一位钢琴家。格里格6岁就开始随母亲学习钢琴,莫扎特是他童年的偶像。
1858年,格里格来到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19世纪50年代的莱比锡音乐学院,已经不再有当年门德尔松创建时所营造的气氛了,教育保守杂乱。比起学校教育,格里格更受感染的是莱比锡这座城市的文化氛围,这是巴赫、舒曼、门德尔松生活过的城市。
1863年,格里格来到了哥本哈根,他在这里结识了卓越的诗人和童话作家安徒生,后者引导他沿着民族文化道路成长与发展。格里格开始采用安徒生的诗歌作曲。
1874年,格里格收到了一封来自易卜生的信,请求他为《皮尔·金特》的戏剧配乐。格里格很高兴。他一直就很喜欢这位天才的挪威作家,他说自己是易卜生、尤其是《皮尔·金特》的狂热读者。怀着对这部作品的极大兴趣,格里格当年就完成了这部作品的配乐。
格里格对大自然非常热爱,他曾在位于出生地不远的特罗德豪根孤居,特罗德豪根又名“巨人山”。格里格说在山上居住能够治疗疾病和恢复元气,也能发展新的思想。这也让他创作了一系列和自然有关的旋律。
在生命的末期,格里格依然坚持创作,他于1907年4月先后在挪威、丹麦和德国进行演出。这一年的9月,他在出生地去世,得到国葬的礼遇。他和妻子死后安眠于故居屋前山坡下的一处陡峭的崖壁中间,面对大海和夕阳。
格里格曾经居住的木制建筑,位于卑尔根鱼市场中心左前方小山顶上,成为了今天人们纪念他的地点。这里的一切都维持着格里格居住时的原貌,连钢琴上摆放的格里格母亲和妻子的照片框也与原先的位置丝毫不差。挪威人每年都在格里格忌日来到这里举行纪念活动。
知识拓展
此曲
本曲为《培尔·金特》第一组曲(曲号46)第4幕 晨曲 —— 描写摩洛哥清晨之美景。
音乐如一股凉爽的清泉,在一片安静的田园气氛中,衬托着太阳破云而出的晨曦美景,颤动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脉动。
作者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年—1907年)
挪威最杰出的作曲家,生于卑尔根,15岁时去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后去哥本哈根从加德为师。1864年结识了作曲家里夏德·诺德拉克后,共同从事研究挪威民间音乐的工作。1867年创办了挪威音乐学校,根据挪威诗词创作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抒情歌曲,整理改编民间歌曲。其妻歌唱家尼娜是他作品最好的解释者。他能巧妙地将主题用古典结构形式和现实的传统音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它与真正的民间音乐难以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