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学校接外孙放学,等待中听身后边两位家长的交流,一样的感慨着辛苦,都说“太累了,真想躺平,不管了”。
现在的家长确实很累,哪像我们那时,现在的年轻家长其实就是我们那时的独生子女,当时虽然也被捧为“小皇帝”,但与现在的独生子女,即使不是独生子女,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那时真不用做家长的我们太操心,而大多数家长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在我的记忆里,从来就没有要求过孩子该如何如何,那时就觉得孩子成绩好的就是读书的料,准备上高中,争取考大学,若感觉不是,就会考虑读中专职校,毕业后也恰好早点工作,这就是顺其自然。但现在若考不上大学就会觉得没出息,会低人一等,好像孩子将来的等级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于是那一句“不让孩子输在去跑线上”成了之后的警钟长鸣。只是这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并非家长的领悟,家长意识可没这么超前,而是所谓的教育专家、教学机构说的 ,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择校”,尽管“择校费”不菲;再后来又有了“学区房”,因此“学区房价”扶摇直上;于是校外的辅导变成了辅导学校,一课时几十元甚至几百元,精力上的经济负担的投入前所未有,于是方方面面的叠加终于感到不堪重负喊减负,但奇怪的是,一方面都希望减负,另一方面却都又忧心忡忡,当说低年级不再考试,家长却反而担心,也许学校也一样,听孩子回家说,下课不让去操场,连走廊里也见不到人,上厕所也得跑……
如此这般,似乎就像是有一双无形的巨手推着家长与老师,老师家长又推着孩子。
日前读到简友也是年轻妈妈浅草的文章《躺平的一天》,文字叙述的是她自己疲惫躺平的一天,我能看出其中的无奈,我说“只是偶尔吧,想必也只能偶尔,因为偶尔过后所有的担当还得承担起来,包括躺平时欠下的……”日前听到女儿在谈儿子的学习时说累,居然也想躺平。可见想躺平的不是个别家长 ,但又都流露出不敢。的确,现在的家长他们能躺平、敢躺平吗?若想想孩子将来要面对的与我们当年面对的确实不一样,当年工作是由国家分配的,工资待遇也差不多,做什么都一样,后来工作有选择但靠竞争,待遇随之拉开,再后来不是拉开的问题,出现了天壤之别,那么谁甘心让自己的子女将来比别人家的孩子过得差呢?问题还在于这种不愿意,孩子并不明白,所以这些年里又多出孩子的叛逆期,当年是没有逆反期一说的。
我突然想,如果众家长真都敢躺平,那么所有的不堪都会随之改变,家长不会太累,孩子也不用逆反 ,社会上的校外学校不用限制也会自行消失……当然大庭广众百姓百心,谁都担心自己若躺平了,别人家还跑着……哎,如今的家长确实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