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李花簇拥
——也谈幸福
原创丨作者:稻田
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向往财富,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幸福,财富与幸福,一个物质,一个精神,纠缠着,又挣离着,无论贫富,人们一边继续着财富的追逐,一边执着着幸福的探寻,于是就有了关于幸福的各种诠释,谁也统一不了谁。什么是幸福?我讲一个亲历的故事来回答。
让时间回到1977年,一个春天的夜晚。江西省乐安县的一处大山中,生活着一群从城里来的知青,这天晚上,他们有一个新鲜的活动,到大山的更深处,一个村庄去演出。从住处到村庄要走一段长长的山路,路的一侧是黑幽的山壁,一侧是沉睡的水田,那一夜没有月亮,几把手电筒的光柱规划着大家的脚步,叽喳的话语和时起的朗笑让寂静的群山增添了活力。群山把大家聚拢到弯曲狭窄的山路上,夜幕如绵厚的被子拥护着离家的少男少女。正沉浸在温暖欢快之中的时候,狗吠的声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只见前方出现了显眼的亮色,间或传来鞭炮的噼啪声,那是村民在欢迎大家。待大家在亮色的中央止步的时候,眼前的情景让他们惊诧激动了:村民们倾巢出动,男女老少早把一块晒谷的空地围得严实,抬头望去,才知道亮色是绑在树上的火把发出的,火苗热烈地舞动着,噼啪作响,夹着扭动的黑烟,伴着松油的香气,更让人惊诧的是固定火把的树,那不是一般的树呀,满满地开着白色的李花,袅袅娜娜,密密层层,将晒谷场围成了舞台,舞蹈在花的背景中伸展,歌儿在花的簇拥下流淌,青年们和村民们都在这一块如梦的窄小天地里欢快着,满足着。
还有欢快在后面。演出结束,糍粑的香味就引诱着大家了,借着模糊的油灯光亮,三五成群走到屋前空地,几个青壮的村民合握着木杵,一上一下,向石臼里砸着糍粑,主妇们将砸好的糍粑揉成团,再在撒满炒熟的芝麻和豆粉的竹扁里一滚,香喷喷的糍粑就在大家眼前了。一人一袋,说笑着重回夜路,心里在假想着远方家人品尝时的情形。
故事到此,若说那一夜,这些青年是幸福的,你以为是否?我看结论是是则是,否则否的。先说否,最简单,也最有力的回答可以是一句话:“我不觉得是幸福”,不就是说笑、见花和买糍粑嘛,这也够得上幸福?再说是,我以为那是真真切切的幸福,于今想起,依然幸福。这就有一个怎样理解幸福的问题了,“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喜悦快乐的心理状态”,因此,我的回答也简单而有力:“我觉得幸福”。细说起来,可以分为三点:
一是幸福属于个人的主观感受,幸福感一旦产生,便在人的身体里欢快舞蹈,并不因为其他人的否定而消失,除非自己接受了否定。那一条山路,青年们感受到协助和温暖,那一围李花,青年们感受到美妙和关注,那一袋喷香的糍粑令离家的孩子看到了亲人满意的咀嚼,听到了亲人欢快的笑语,他们沉浸在真切的幸福之中,你无权说他们不幸福。
二是幸福各有不同。产妇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是幸福,研究者发现重大的自然奥秘,是幸福;饥渴的跋涉者喝到甘甜的清泉,是幸福,富足的商人拥获稀世的名酒,是幸福;救起自己的亲人,是幸福,救起别人的亲人,是幸福。幸福没有统一的形态,幸福的多样,造就了生活的多彩,让天底下的人们都热爱生活。
三是幸福有赖于具体参照。以那群青年为例,走山路,见李花,买糍粑,之所以让他们幸福,与他们的生活空间和心理需求有关,远离父母,落脚大山,生活单一,在同伴的协助、村民的关注和亲人相见的遐想面前,幸福便像温泉,汩汩而出了。所以,评论幸福是不能做出居高临下状的。
参照须是自我的参照,这一点很有必要说说。因为现实生活中,许多可以幸福的人不小心得了“幸福眩晕症”,总是拿别人的生活作为幸福的参照物,结果造成了生活的灾害,钱少的愁,愁别人钱多,钱多的也愁,愁别人钱更多;位置低的人愁,愁别人位置高,位置高的人也愁,愁别人的位置更高,凡此种种,将自己的生活变得愁云满天,瓦砾四散。这种愁一旦成为思维习惯,景况就更让人担忧,生活中刚有幸福来访,就立即挥着别人的标准将其打出门去,结果是,回顾四下,幸福一贫如洗。
幸福需要创造,也需要珍惜和感受,近处的幸福要尽情享用,远处的幸福要努力争取,做到这些,我们将时常身在“李花簇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