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总被家长教育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我想大部分人,在应试教育下都没有明白学习的真谛。
学生时代的学习,是为了考上好大学,有份好工作。
当我们终于听到了高考结束的铃声,当我们终于抛出了学士帽,当我们终于拿到了理想公司的offer。
我们长舒一口气:终于不用学习考试了,可算解放啦!
但没过多久,我们对梦寐以求得到的工作失望至极。压力不小、薪资不高、前途渺茫。
我们开始焦虑,迷茫。
难道这就是十年寒窗苦,从小好好学习的结果?
知识貌似没有改变命运,我们没有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好好学习,错了吗?
当然没有。
学习与考试都是学生时代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提高效率的工具。
学习知识,让我们认识世界,通过考试接受学习成果的检验。在学习与考试的循环往复中,暴露自身的思维局限和性格弱点,及时修正,明晰自己思考与行动的规律,成为更好的自己。
知识改变命运只是结果,而不是学习知识的目的。
工作后,如果你想成为职场精英,过上理想的生活,更加需要好好学习。
因为互联网时代,不学习就等于落后,不进则退。此时的学习,不是为了应试。
但学习的意义仍然是了解世界,总结做人做事的规律。并且利用这些底层逻辑知识更好地成就自己,更好地服务社会。
如此学习,知识才会改变命运。
一、学习的真谛
学习本身不是目的,学以致用才是。
一切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
解释问题
解决问题
预测问题
什么是知识?
只有真正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人们犯下的很多错误,往往源自其漠视一些重要而基本的规律。而对这些规律的熟练应用,能够让我们在面对全新问题时做出更准确的判断,甚至能够预测未来。这不是宣扬超能力的迷信,而是人情练达,洞察世事之后的智慧结果。这些重要而基本的规律便是可以发生裂变的临界知识。我们只有自己发现和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临界知识,才能让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二、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信息爆炸的时代,拼的是认知的深度。
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打破了知识获取的边界,过去只在少数圈子里传播的知识现在可以非常方便的被我们获取。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最新的知识成为竞争优势。
而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国外新思想理念引入国内的速度大幅提升。众多行业媒体竞争激烈,争相将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呈现给我们。低成本获取第一时间资讯的现象,使得速度优势被瓦解。很多产品越来越同质化,对热点、风口的追逐也越来越密集。于是,在知识数量和知识获取速度相似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和策略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越来越取决于知识的深度。
我们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然而改变命运的不再是知识数量这一维度,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深度。
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管理不是简单的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保存。而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如何提升认知深度:专注又多元
专注的意义是在某一领域做深做精。
斜杠青年是近几年被吹捧的词。可是,在今天这个人才高度流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你必须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对它的认识足够深刻,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话语权。盲目追求多元学习,却都一知半解,难成大器。所以,专注把你手头热爱的工作当成事业,一心不二用,才能做出成绩。
多元的意义是突破专业的限制,总结可迁移能力。
学会跨学科的思考,解决问题。领悟到跨领域知识交汇的微妙之处,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掌握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的核心能力。
三、如何掌握临界知识
1.底层思维
(1)绿灯思维
面对他人的质疑,我们常常会理解为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理性的思考对方的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感到自己受到挑战,习惯性产生防卫心理。
此时,要积极地考虑新观点中有价值的地方,不要把他人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而是应该从容地问自己:
我的观点是不是可以在别人的意见里进化得更好?
(2)以慢为快的心态
放慢读书的速度,耐心思考,寻找联系。读书笔记不是仅仅记录名人名言,而是自己受启发的内容,并关联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举一反三。从中,你能发现自己不曾注意的规律,也可以找到能够直接改进工作的方法。你所有读过的书都将为未来获取新知识提供帮助。
(3)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真正的高效学习,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知识、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运用的游刃有余。
底层规律没有掌握,任何新方法新技巧的学习,都是表面上的花拳绣腿。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上,如临界知识,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模式,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2.底层方法
(1)反思:提升掌握知识的层次
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错误,纠正行为:
我们时常不假思索,未经理性思考就做出某些行为,称之为“跳跃性假设”——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做出假设。通过反思,发现并改进这些跳跃性假设后,便能极大地改善生活中很多问题的处理方法。
反思可以促进已有知识的产生新知识:
反思时主动进行知识的联想与联结,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经历,将分散的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从未产生新的知识。
如何反思呢?
小事着手,深入突破:
持续地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和书籍案例中找到提升自己、改进服务客户、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持续反思让自己处于不断改进的状态。
生活案例化处理
我们读书就是读别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而最好的书,其实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
可是,对自己的生活,我们常常是有经验没反思。如果只有经验没有反思,我们的经验可能让自己在错误的假设下越走越远。
朋友说:“教育的根本定义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经验的解读方式。”教育,不是简简单单告诉你新知识,而是让你学会重新解读旧经历,产生新行为。
生活就是未加工的经验素材。我们的判断来源于经验,而有效的经验来源于对判断的反思。反思,让我们重新解读生活素材,成为洞见。
(2)以教为学
督促自己发现知识阻塞,打通已有知识,强化记忆和认识的过程
(3)刻意练习
提升学习能力的3个技巧
记录:
长期如实记录,主动思考。记录的过程,其实是联想、启发、归纳、演绎的大集合,是调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重新理解过去的事情。这种解构和重构问题的过程,才是记录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记录帮助学习快速提升的关键。
定期回顾:
回顾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过往的事情,因为时间的力量,因为空间的变化,因为自我的成长,回头看就产生了新的意义:回顾过去,让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自己,更重要的是给自己的未来以启迪。
付费购买:
花钱购买能够帮你省时间的生产力提升工具,是最划算的投资。
四、发现并应用临界知识
1.为什么临界知识能四两拨千斤?
大多数人日常认识和解决问题依靠直觉、个人经验、简单线性思维、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偏好。而这种思维方式导致我们容易鼓励看待问题,无法发现实物之间的联系。并且,在面对超出自己日常工作生活经验范围的问题时,不知如何下手,更无法把握关键环节并合理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所以很多人工作几年之后,慢慢感觉学不到什么新东西了,碰到了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就是你只能孤立地、割裂地看待问题,而缺乏关于底层规律的认识,无法形成知识体系。长期看,这种学习方式是低效的。
只是学习技巧的人多,钻研临界知识的人少。所谓:“夫夷以近,则游者胜;险以远,则智者少”。壮美的风景,都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哪个领域都一样。短期看,学习临界知识的进步速度未必是最快的,但长期看,用临界知识学习和思考是效率最高的。
2.从哪里找到临界知识?
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阅读经典书籍,从中寻找最重要的原理和知识。还需要找到这个规律的原始出处,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比如你可能知道1万小时天才定律,大对数人就是记住这个结论。然而要深入研究这个知识的出处是哪里。你会发现1万小时定律来自心理学家对小提琴手的研究结果。只有当人们付出大约1万小时来练习时,才可能成为这一行业或领域的专家。
3.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知道”和“做到”是有差别的,只有经过刻意练习,才能真正运用临界知识,知行合一。
刻意练习需要在不同场景和不同时间维度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刻理解理解这个临界知识,在未来的新的类似场景下,更容易联想到临界知识,产生预见性认知。
刻意练习需要注意抓住问题的本质,大量持续地练习。
结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从学习本身而言,呈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是享受学习之易,另一方面是享受学习之难。学习之易在于获取高质量的学习环境越来越便捷。免费的,收费的网络课程,知识付费产品多如牛毛,资源取之不尽。
在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知识产品背后,是学习之难的冰冷阴影。深度的认知学习,永远要耐得住寂寞,下得去苦功夫。
没有刻意练习的痛苦,就没有一针见血的清楚。
然而我们随处可见的“秘籍”与“真知灼见”像速成的兴奋剂一样诱惑着我们。我们在更轻松更便捷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了一批貌似深刻的见解。
昨日之大师,今日之大师和未来之大师都不可能只要放进藏经阁中再出来便成真身。过去,认知能力和知识渊博,更多的是给大师带来学术高度或者社会名誉。而今天,你的深刻见解和见识能够轻易地为你带来更大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例如于丹讲《论语》,李叫兽讲营销。只要在细分领域里有令人信服的见解,就可以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己认知能力的优势获得更多世俗的利益。事实上,既学历优势、关系优势之后,认知优势将成为新的时代机遇红利。
今天,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价值,不仅仅是一个文凭学历符号,更多的是商业战场上的驰骋,用眼光和判断力以及道德和哲学高度实现世俗和理想中人生的价值。
积极学习的心态、深入底层的思考、坚持不解的练习、得到社会的认可。我想,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正意义。
注:内容来源《好好学习》,作者成甲。笔者根据此书内容整理而成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