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不想变酷的时候,才能变酷。
不酷指北第107篇原创推送。
这世界有张蓝色的脸。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
2018年10月13日,我被确诊中度抑郁症。
2018年11月6日,我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物。
从生病到知道自己可能得了抑郁症,我走了12年。也许更久。
从知道自己抑郁到寻医确诊,我走了3年。
时至今日,当我向朋友提及自己确诊抑郁症时,还是有很多人对这个病除了名字一无所知。
抑郁症是患病率高达7%的常见病。每一百个人当中就有7个人正经受着抑郁症的折磨,自知或不自知。它不是讳不能提的隐秘难堪的病症,它是人人都有可能得的心灵感冒。它应当获得更多的关注和了解。
于是就想把自己看病的经历都写下来。哪怕流水账也好。
第一次 精神科综合门诊
早在十一长假前,我就在微信就医平台“就医160”上预约了10月13日(十一长假后的第一个周六)去康宁医院看医生。
特意查证,康宁是深圳市精神专科三甲医院、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以防不小心去到以制造恐慌为骗钱手段的莆田系烂医院,没病被说成有病,小病被说成病入膏肓。
找了主任医生,想着会经验丰富,更善于处理与病患的关系。比对几个主任医生的照片和评分,选了一个看似和蔼可亲,评分也相对较高的医生。谁知偏就遇到个略显奇葩的医生,等会儿详细说。
大周六的早上,强忍困意爬起床洗漱化妆,慌张打车前去远在罗湖区的康宁医院。一下车就有点儿愣。它不像一般的医院,大门敞开人来人往,只有一扇关着的铁栅栏小门和一道来车才抬起车走即放下的车闸。估计是怕有病患逃跑吧。
推开铁栅栏小门,在门旁保安注视下,两步走进了医院大厅。
听在其他城市有过问诊经验的朋友说“精神科的医生都很有耐心很和蔼”,让我生出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直到看到一楼服务台、挂号处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医院的人员没什么两样,一脸丧气和麻木,我就放心了。大家都是病人,心理疾病患者也不比生理病患多些什么优待嘛。
窘迫的是,习惯不带现金的我,在挂号窗口碰了壁——第一次看诊需要花一块钱买个病历本。而我,只有身份证、医保卡和一张乖巧的小脸儿。
转头求助后面的阿姨,“您能借我一块钱吗?我转给您”。阿姨冷着一张脸,大手一挥,“不用转,我给你,我先找找有没有”。艾玛,贼有范儿。谢谢阿姨。
挂完号上楼到3楼护士分诊台,填写基本资料、测血压,等待叫号。不同于一般医院会把病人全名滚动在分诊叫号的荧幕上,康宁医院是以患者姓+性别+挂号号码来提示看诊。算是保护患者隐私?
候诊区坐着很多人,各自沉思、等候,跟一般医院没什么两样。我还暗戳戳瞄到好几个漂亮小姐姐。还有大妈公放广场舞音乐,无法安静看自己的书让我略微有些焦躁。只好抬头观察来往的人。一不小心就看到不断有人敲门意图插队。跟其他医院看起来没什么区别。
正式问诊环节让人感觉不舒服。医生先是拿了我的号让我出去等着,似乎是前面有人插过队,他又不得不按着系统叫号来。等他捋清顺序,把前面的人看完,就大喊着我全名把我喊进去。进门让我陈述自己的病情,我刚说了自己可能是抑郁,有哪些情况他就不停地打断我说话,说是他提问题我回答就好,每一个问题也是快速打断我的回答。
医生想速战速决接诊更多的病人我倒是可以理解。但是他的措辞真的让我越听越不舒服。
一说抑郁他就跟我说,“05年我在深圳做传染病调查的时候就有7%的人得抑郁症了。生活压力大,都抑郁了。”行吧,您经验丰富,跟我科普,顺道当是您开导我了。
然后就跟我说,“别想着在深圳买房,别想着跟别人比。”字打出来不觉得,但他当时居高临下且武断的态度,真让人不舒服。
我还想好好解释自己并没有想在深圳买房,因为家里已经在周边买了,嘴刚张开他又打断我,说“又不像我女儿,想要啥都有了是吧,不用愁。”我已经在心里画出黑人问号脸了,他又再次说,“别想在深圳买房啦,现在深圳的房,我们这种一个月工资几万的都买不起了。”
这让我心里对医生的专业素养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他难道不是应该给我诊断、开出治疗方法并解释吗,给我说这些干啥?在病人身上找什么优越感呢?
尴尬地笑笑不说话。他很快说怀疑我是内源性抑郁,因为听我自述感觉生病时间很长,需要做下脑部检测,看大脑有没有受影响,受到损伤。就给我开了几个单子,让我去缴费、检查。
最绝的是,他跟我说,如果是中度以上抑郁的话就要吃药治疗。问我愿不愿意吃药。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自顾自地说,“吃吧,反正都分手了,没有怀孕打算”。
原话,一个字都不差。
服气。对一个说自己因为感情问题再次诱发抑郁症的患者说这种话,病人要是脆弱点难道不会走出门就跳楼?跳楼的话算不算医疗事故?有没有医生的责任?
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已经让我对这个医生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心理。
虽然依照他开的单子,我依次做了血常规、脑电图、脑部应激反应测试和心理测试。拿到诊断结果再回到他的办公室,他看完以后说我是中度抑郁,给我开了药。说药是新药,副作用不大,让我先回去吃一个疗程再说。但是因为对这个医生失去了基本的信任,所以我只是开了药,并没打算吃。
但是吧,听这医生说我脑部有些受损,又说得含糊不清,害我有些担心。加上我外公是因为阿尔兹海默症(俗称的老年痴呆)去世的,我这几年记忆力减退得厉害,也一直在担心自己会遗传到阿尔兹海默。一诊断完我就跟不知道曾先生说自己会不会跟《我脑海里的橡皮擦》的女主一样逐渐坏掉,哭着脑补了一处苦情戏。结果被他批评像个直男(得个感冒就担心自己绝症的那种惜命直男),让我再检查一下,以求心安。
第二次 神经内科
预约了一周后香港大学附属医院的神经内科。港大医院挂号费挺贵,没有所谓专家号,自费统一是100块,社保86块。但我非常喜欢港大医院。医生都很年轻,基本态度都不错,对病人耐心、细心且有礼貌。
这次神经内科的医生也一样。听我说上周确诊抑郁症,对于脑部检测结果略担心的时候,她先是说,不明白的话当时可以问医生,怎么还特意挂个号过来(很温和的态度,感觉只是心疼我瞎花钱),然后就细心地跟我讲康宁的医生给我做检测的用意是什么,检测结果的异常代表着什么。
对于我担心自己得阿尔兹海默的事儿,她笑着说“阿尔兹海默还是有年纪的因素在里面呢”,告诉我年轻人记忆力减退主要还是因为焦虑、抑郁。
在我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医生顿了一下,跟我说,多做做户外运动。
口罩遮住了她的半张脸,但是没遮住眼神里的关切。
第三次 临床心理门诊
发自内心地觉得,还是港大的医生好啊。试探性电话预约港大临床心理门诊,谁知一打电话约到了当天下午两点半的门诊。跑去对面欢乐海岸吃午饭,坐在麦当劳看书看到眼泪哗哗流,庆幸自己的眼妆都是防水的。
两点半准时进入门诊。
齐刘海儿的女医生同样让我自述病情,但是语气平和缓慢,让人随之心安。当我坦然把自己和伴侣间的问题说给她之后,她没发表任何评论,只温和地说,我们今天先讨论你的事好吗?带有征询语气的话语,透露出她对病人的尊重。同样提问式的对答,没有打断过我每一次的回答。听我讲完一切后,拿出两张测试题给我,让我当场作答。她就在一旁默默录入我的病情。
结合我在康宁的病历和这一次的问诊、测试题,港大的心理医生也说我是抑郁。
做出诊断后,她详细解释了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这两种治疗手段都可以,但是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药物要一年到一年半。心理治疗的话会有类似的效果,但是港大的心理治疗师已经被约满了,约到了29年6、7月份。国际部的好约一些,但是贵一些,要1200RMB一小时(吓得我当场自愈,不敢病不敢病)。
我问她,康宁的医生说我是内源性抑郁症。抑郁症是不是查不出病因呢?
她说当代医学是查不出的。
我临走时又忍不住问她,有没有完全没有吃药,靠自我意志好起来的呢? 这是个傻问题吧,但是医生没有笑话我或者不耐心,而是建议我尝试一下“正念”。
看起来很奇妙,对自己来说跌宕起伏剧情浓郁的十余年人生,可以变成医生打出的几行这么冷静客观的字眼。
看完病我去了深圳湾。阳光和煦,人流熙攘。我在拉家带口去看海的人群旁安静看完了一整本《活下去的理由》。
我想,还是有活下去的理由的。
抑郁很玄学。
有亲密朋友听我说了看病经历后结合自身情绪,疑心自己抑郁,前往医院就医,后被证实虚惊一场。看来好笑,但其实是好事。能正视、重视自己的情绪总是好的。
抑郁症究竟是什么呢?
医生会告诉你,短期的低落是抑郁情绪,超过两个星期的抑郁情绪就可能是抑郁症了。
对每个抑郁症患者来说,表现出的症状也可能有所不同。
对我而言,抑郁症
不是遇到不开心的事会难过,是整个世界都在笑而我毫无情绪。
不是一件事做不到而觉得自己糟糕,是时时刻刻觉得自己的存在是错误。
不是一时因挫折产生的挫败感、抑郁情绪,是永远开心不起来。
心里茫茫荒野,阳光普照却寸草不生。
是无数次在脑海模拟自杀的场景。
割腕?喝药?跳楼?
一次次在心中对比它们的痛苦值和畅快度。
惧怕深海、高楼,并非惧怕它们本身,而是怕控制不住自己,主动终结生命。
是明明比谁都怕死却又比谁都想死。
这一次我的状况史无前例的糟糕。自杀倾向来得具体、真切。在那一个夜里我非常清楚,我如果不自救的话是会死的。
但在那几天我也想明白一件事。我心里有一条黑狗,我曾以为它已经离开,但其实它只是老实地窝进了它的小窝。我清楚知道,它也许会伴随我直至死亡。甚至它就是我的死因。我唯一能做的是尽量为它栓上缰绳。
但万一哪一天,我栓不住这个绳子了。我也一定要让我的朋友们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无比喜欢他们,也乐观看待一切,爱着这个时好时坏总体来说还算好的世界。我只是,一不小心打了个败仗而已。我的离开,跟任何人无关。
谢谢你们
在最难熬的时间我里选择对不同的朋友各自吐露一部分痛苦。
谢谢安慰过我的所有人。
对不起阿囤,隔着手机和你吵架。过去十年对我来说很珍贵,珍贵到我舍不得跟你说这些会让你伤心的事。
对不起大姐,当我提到自杀时第一次看到你红了眼眶。你是那么坚强的人。
对不起潘总,我把你顺丰过来的板栗放长毛了,呜呜呜我不是人,浪费粮食要遭天谴的。
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但也实在高兴,有你们在我身旁。
嗷嗷哭着吵架,劈里啪啦说一堆心里话,吵完就立刻给我买书寄来的阿囤。那本《活下来的理由》真的蛮棒,比它类似心灵鸡汤的名字好了太多,但也真的给了我活下去的理由。
拉架拉得一脸懵逼的屁桃。不善言语但就是让我安心的潘总。
自己忙得要命却开始三不五时提醒我吃饭运动的大姐。
看我没怎么说话就担心得发来消息的小乙、椰蓉、雪尔。
听我说有事就下班奔过来给我一个拥抱的阿朱。
还有那些不理解何谓抑郁症也一直尽力对我释放善意的朋友们。
谢谢你们。
还有你,我的曾先生。
虽然就像我们曾经讨论过的,亲密关系不利于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稳定。我们三不五时的小脾气,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可以轻易越过的负面情绪,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却堪称鸿沟,难以跨越。
但是对于我而言,你是让我勇敢起来的理由。
你说我是你的软肋,你担心我受伤。而对于我来说,你是我的软肋,就意味着我必须强大。
如果没有遇到你的话我也许也不会去看医生。就一直告诉自己“我已经好了”,然后在某一次突如其来的崩塌中死去。
如果没有你的话我也不敢吃药。担心药物副作用,害怕哪天忘记吃药会负面情绪全面爆发,宛若堤坝泄洪。那是我承受不起的。
多奇妙啊,你怎么就给了我这么多勇气。
以前,对于感情我不敢拥有。谢谢你曾经给了我一段自己真心觉得想要努力拥有的感情。
也感谢你教会我,喜欢并不一定要执意占有。
只要你,好好活着就好了。在我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只要好好活着,就好。
哪怕说了分开,我的心也依旧是满满当当的。它很充实,没有恐惧。
是因为你还在里面吧。
最难的是告诉妈妈我有抑郁症。难以说出口。怕她担心,怕她难过,怕她有不必要的自责。提前已经预演过N种她的反应,没想到她是最平静的那种。这让我长出了一口气。虽然她真的开始疑心是她遗传给我的。
我在想,是不是每个人内在都潜伏着抑郁的因子呢?就像有一个开关。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摸到那个开关,有的人很小就咔嗒一声按下了“开”。
也许哪一天又不经意按下了“关”。
也许一辈子也找不到关掉的途径。
但我还在努力着。昨晚我开始吃药了。吃完就去复查。
写着写着天就亮了。
希望你们昨晚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