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周四,练习唱歌的时间。
每周到周三下午,我都莫名的烦躁,因为第二天上午要练歌。我也曾剖析过自己为啥烦躁,找到以下几个理由,排名不分先后。
一是被迫。练歌不是我主动要求或感兴趣的事情,而是集体活动,要到场签名的集体活动。这种强迫性让我觉得十分不爽,脑子里第一时间总是浮现逃避的法子,哪怕是荒诞不经也要想上一想,虽然我知道然并卵。有人关心你在想什么或者对什么感兴趣吗?没有,他们只关心你应该想什么或者对什么感兴趣。再加上到场签名,默默地隐藏在纸张下面的不信任总是弥漫在签名人的心头和落笔处。从最开始的向部门领导请假到现在的到场签名,短短两周就实现了不信任感升级,这也说明从一开始,组织者就默认或者知晓大家是不会主动参加的。这样的活动搞出来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是自卑感。为啥不愿唱歌,也不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说到底还是自卑感,对自己声音条件和音乐知识的不自信。出身农村,小学时上的音乐课就是学一些简谱和流行歌曲,断断续续地学过竖笛,到了初中之后就全面放弃了,只留下听流行歌曲这唯一途径。到了大学,接触到一些音乐高人,总是羡慕,也曾尝试唱几句,事实残酷到张嘴就走调、发音就跑偏的地步,于是我采取了龟缩的方式,一方面放弃尝试,另一方面转向摇滚,据说摇滚只要声嘶力竭就可以,事实再次打脸。工作后偶尔会到KTV里唱歌,主要是为了发泄情绪和喝酒,跟音乐一点关系都没有。就这样过了十几年,突然有一天要跟着大伙一起练歌,压力就来了。这种自卑感如此深入骨髓以至于不由自主地给自己找借口,参见第一条理由。
三是不安全感。如上所述,不会唱歌带来自卑感,自卑感带来逃避行为,逃避行为进一步强化了不安全感,再加上面子问题,困难如王屋太行。一起练歌的人有十几年的老同事,也有自己招进来的新人,有会唱的,估计也有跟我一样的,每每想到自己张嘴走调、出声破嗓这件事我就不寒而栗,一定要让大家都知道吗?就好像把自己的身体缺陷如实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让人评头论足,这个坎不好过。有时也告诫自己,想太多,但忍不住呀,脑子里就会出现这种画面,不安全感环绕四周。
经过两次参加练习,我的感觉在发生变化,想法也在发生变化。在这里记录一下。
一是想法从想办法逃避到直接面对。什么事情最可怕,不是生死问题也不是面子问题,而是自甘堕落。既然不会那就去学,我全场最差,但我可以是全场最努力的那部分人。这个心态和想法的变化来自于这几年逼自己养成的强迫症,那就是不管会不会、先做了再说的习惯。总在听罗振宇及其请来的专家讲课,认知升级、快速迭代等等词语不绝于耳,不管是创业还是固定工作,这些理念都用得上。如果认知不升级,想法和做法不快速迭代,那么在企业中的生存机会和空间就会被大大缩减,新人新知识新工具新技能不断涌现,总要踩着旧人旧知识旧工具旧技能上位,我不想当这个垫脚石。如何破这个局,唯有认清自己、直接面对、有效学习、实时反馈、不断纠偏。既然想好了要这么做,那么就要从即将发生的每一件事开始,就象我告诉女儿的一样,如果想让自己养成自律的习惯,那么就算一个人在房间里,上卫生间也要记得锁门。
二是练歌带来的好处。只说两点吧。
一是老师要求唱歌时必须要张开嘴、带笑容。这点对我帮助很大。老实说,我算是半个面瘫,有效表情不多,导致平时会给人一种貌似严肃的感觉。一旦需要表情时,不时略显浮夸就是要配合肢体语言,否则就会变成冷场达人。老婆曾经说过,我的笑容少于常人。自己给自己的借口就是,压力大,笑不出来。老师要求张开嘴、带笑容,我在练歌时不断尝试,脸部肌肉很累,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我自己感觉,自己在慢慢放松,也在逐步投入。这点让我很享受。
二是唱歌时需要的发音技巧。以前唱歌属于一气贯通型,从第一个词一直唱到没气为止,自行断句,自行调key,难听也是理所当然的。最近在练习英语发音,老师也是要求掌握发音技巧,什么嘴型舌位+气流,还有收小腹什么的,今天在练歌时都无意中练到了。唱着唱着,有种曲径通幽的感觉,音符发音的嘴型变化跟音标发音的变化很接近。我也开始明白为啥老师要求张开嘴了,嘴张开了,声音才通畅地从喉咙里出来,才能把节拍唱全唱到位,说话也是一样。一边唱着,一边在脑海里跟音标发音的嘴型、舌位对比,小小窃喜,因为老师不知道我已经走神,而这种走神让我把同为发音的唱歌和说话联系到了一起。至于如何换气、呼吸就不说了,声音好听不是天生嗓子好,而是天生条件+后天技巧,唱歌和外语都一样。
虽然2小时下来很累,肚子唱饿了,收获却不少,即便将来是唱得最差的一个,我也不担心自己会退却,因为总有收获是别人无法得到的。
还是那句话,有人一出生就在终点了,而我只能从起跑线开始尽力跑,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