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是一个我行我素、独来独往的人,社会和学校教育我们的是排名,是竞争,沟通、合作、领导力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却鲜有人提及。
黄执中中学时参加辩论小组,只是作为社团兴趣,后来就从学习辩论到专业教授辩论,成为了奇葩说的冠军。他一直很好奇并且研究的一个主题是:“人是怎样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且改变看法的?”
底层逻辑
我们常常说对事不对人,但实际上我们做的却都是对人不对事。因为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偏见和选择的结果,我们在看待这个人所做的事之前已经存在偏见。
底层逻辑,就是能用一句话解释的最根本的事物,例如所谓法律就是原则与例外,所有法学家在研究的都是如何应对意外。所谓美学就是研究情绪的科学,所有的艺术家在研究的就是如何让你产生他产生的情绪。
“没有人喜欢被改变”,所以要给予人选择权
底层逻辑,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人与人之间的底层逻辑,就是“没人喜欢被改变。”对于人们来说,我被说服了等于我被打败了。我们每个人的观点都是偏见和选择的结果,被说服的过程就意味着自己过去所形成的观念是错误的。
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所有人在被攻击的时候,都会增强其反驳的欲望,她/他会不断地在心里找反例,所以,所有的说教都无法真正改变人,要说服人,不是要去改变他人,而是让人朝着你想要他说的方向思考,让他说出你想要他说的话。
给予人选择权及选择权句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选择权,所以当我们想要说服人时,都要主要把选择权交给对方。几种把选择权交给对方的句式
1、 “你应该”,改为“我需要”
例如:把“你应该重视我,改为我需要你重视我。”
“你应该体谅我,改为我需要你体谅我”
如此,就把选择权交到了你手里。
2、 “你为什么不”,改为“你为什么要”
例如:你为什么不戒烟呢?难道不伤害健康么?
但如果改为“你这辈子有没有想过戒烟这件事?从1-10你戒烟的愿望有多强?这分数非常的高啊,我以为只有2-3分,我很好奇,你为什么有6-7?喝酒断篇这件事有那么严重吗,没什么大不了啊?出丑就出丑,你管他呢。”
用这样的方式,让对方说出你想要他说的话,让他感觉方法是自己想出来的,决定是自己做的。
“没有人喜欢不知情”,所以要解释情况
美国警察在执勤时,常常被投诉使用暴力,如何降低警察执勤时的暴力?解决的方法,不是让警察去接受执勤时手段的培训,而是语言的培训。因为当一个人在不了解状况的时候,一般都是抵触的,是不会乖乖配合的。
所以解释情况,告诉人完整的事实和理由,是说服人最简单的方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习惯形成的三要素(知识、技能、行为)中,需要花90%的时间来学习知识,知道为什么要形成这个习惯。
“所有人都希望有退路”,所以告诉对方“你随时可以反悔”
这也是互联网购物有X天不满意,无条件退货的条款。混沌也采用了首次30天无理由退款。
约会达人的套路就是提供对方随时可以反悔的自由。
情绪
我们大部分的偏好和选择,都不是由道理来决定的,而是由感觉,也就是情绪所决定的。在我们沟通的时候,情绪的力量很强大。所谓说动一个人中的“动”,就是情绪。
在我们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有三种重要的情绪,愤怒/惊讶/悲伤。
愤怒,会强化一个人的自我看法,因为当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也就是处于作战状态的时候,也是最不需要自我怀疑的时候。
惊讶(吓),与愤怒相反,是让一个人最怀疑自己的时候,是修正自我的最好时机。
悲伤,帮助我们发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当我们哀伤的那一刻,就会想起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困扰我们的不是负面情绪,而是混乱的情绪。面对混乱的情绪,可以采取情景对比法进行情绪拆分,找到真正的情绪。
问题
什么是问题?问题是期待和现实的落差,期待产生了,问题变产生了。你的问题都是你的期待,所以,问题是你的期待。
你眼中的问题是他人的解决方案。我们看到他人吸烟,很讨厌他的烟,但烟是吸烟者解决自身无聊的方案。
拖延症,其本质是不想做,所以真正的问题是不想做。
客户不信任你,可以是客户的问题,可以是你的问题,还可以是公司的问题。谁痛苦,谁改变,谁需要,谁让步。
这问题你是怎样描述的?
现象相同事情,但意味可能不一样。例如加薪这件事,对有些人意味着加薪,对另外一些人意味着认可,意味着公平。
我们对同一情节的故事,讲诉的方式不一样,意味就不一样。
你在讲故事是是否注意到主动性、互动性?
在互动性的故事里,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有情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