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的浏览网页时,看到一句话:读什么书,你就拥有什么样的气质。觉得此话不错。今晚便将此观点剖析,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看法。
这些年,经常看到一些人,包括企业老总、事业单位领导、企业员工都在说:要学习啊,不然跟不上时代,我现在每天都在看书。各位亲们,觉不觉得这话很耳熟,好像你、我、他都说过吧。不错,在纸质媒体逐渐衰落的今天,确实涌起了一股看书的潮流,是个人精神的匮乏,是书商的炒作,还是一些自誉为是高端人士标榜自己成功的光环,这又是另一个庞大的话题了。诸位不信,再次翻起那篇奥美公司(全球知名广告传播的代表)为某出版社写的《我害怕阅读的人》。
但是,我们再回头想想,看了那么多书过后,我的个人素质、工作质量、人际交往、精神境界不说更上一层楼吧,为自己锦上添花了么?
先说一个例子。在衿心所在的城市,有一家较为知名的企业,其老总光环加深:培训大师、金牌讲师、营销专家、互联网专家,爱好书法、看书,从唐宋书法到明清哲学,从互联网+到智慧平台,从战略布局到太祖选集,无不涉足。他号称每天必看3本书,说书中大部分东西不重要,要一目三行,捡重要的内容看。我曾经猜想,爱好书法的人,应当情如浓墨,儒雅宁静,对待员工肯定有着阳明先生般的温文典雅。但是我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在举行的一次为期三天的封闭式拓展培训中,主持人是一个柔弱的女子,白天站一整天,晚上凌晨2点多才睡,因体力透支满脸苍白的倒在了主席台上。此时,这位老总正在PPT前兴致勃勃的给底下的员工朗读“管理人员的7颗心”,百年难得一遇的是,当主持人倒下时,碰巧在念“有一个尊重爱护员工之心”。当听到“砰砰”一声后,这位老总轻轻的回头看了一眼地上的主持人,转瞬即逝的眼光扫过之后,说了一句令人大为惊叹的话:“重要的事情为主,大家继续念”。
我并没有丝毫看不起这位老总的意思,因为在这个利益熏心的社会,有钱才是王道。而且这位老总,将公司从一个门面做到一个集团,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看的书,和自身的素质、气质、言行举止并不成正比。看的书多,并不代表我们就是一个高尚的人、能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人,至少也不是一个素养高的人。
中国从小农社会走到如今的工业化不过几十年,“小农意识”依旧根深蒂固(如果有时间,我会给大家写一篇关于我所在的乡村,农民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淳朴、好客、憨厚,而是利益熏心、狡诈、自私、无情),虽然走进所谓的“工业4.0时代,但与生俱来的民族性格基因深深的烙着劣根性。现代的中国,走出来的第一批、第二批和现在的第三批人士,因所见所闻、社会熏陶、人生经验等原因,纷纷明白“紧跟时代步伐”的道理,在业余时间看书充实自己、壮大自己。
于是,各种大佬、专家、导师、大V纷纷诞生。
在移动互联届,关注了“小马宋“、“文案摇滚帮”、“李叫兽”等人的公众号,看过几篇干货,知道了一些网络词汇,会写几篇段子,会在网络上BB,就自誉为是微营销专家,会一天吸粉上万。岂不知,大部分人每天一大早睡眼朦胧中起床,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看点击率是多少,粉丝涨了没有?可悲的是,粉丝不增反减,点击率也不过千。然后大呼:李叫兽这个法子不行啊。
在电商界,看过鬼脚七的大作,看过淘宝、京东的网点运营,看过数据化营销,看过几本关于020、B2B2C的书,就在大众场合吹嘘自己掌握了互联网思维,在会议上要教大家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岂不知,让他真正运营一个互联平台,不说资金人力成本这块,就是平台定位都让他够呛,要死不活的、中途放弃的、不到三月就倒闭的比比皆是。
在管理界,看过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的大作,就说自己是管理大师;看过巴菲特、杰克韦尔奇的书,就说自己掌握了团队管理秘籍;花钱买了几篇PPT,就大肆宣扬自己掌握了什么销售的天龙八部、管理的九阴真经。当你问他如何让企业员工更有幸福感、归宿管,他支支吾吾了半天说,要记得员工的生日、多做一些企业文化宣传墙啊、多关心员工……
在营销界,家里摆了几本《人性的弱点》、《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整合营销》,就整天把“一切向市场看齐”放在嘴边,将一个小公司分成几个事业部,晨会、晚会、周会、会中会、会前会噼里啪啦一大把,和某党一样,大话、虚话、废话满天飞,鸡飞狗跳之后,业务依旧停滞不前。
这些例子太多了,我们回顾身边,是不是这样,这样的人多不多,我们自己是否是这样?
看书是好事,是天大的好事,确实能充实自己。可是我们在看过书之后,思考过吗,冥想过吗?书中的论点正确吗,论据合理吗,论证过程合乎逻辑吗?这位作者真的名副其实吗?更重要的是,书中的知识真的符合我的企业、我的工作、我的定位吗,如果符合,我该怎样的运用到我的事业中?
所以说,看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读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不正是说明了看书要读吗,这不仅仅是嘴上读,而是要不断的辩证、理解和分析,一字一意、一段一行逐个分析。我们读的每本书(我说的是公认的著作),那是作者在经过大量的实践、亲力亲为之后而写出的经验,你不深入的领会其含义,不设身处地的走进其字里行间,那这本书你看了也是白看。
在我老家,有句老话——“你的书真是白念了”。说的是一个学历比较高的人,为人处世、生活经验、言行举止和他的年龄不相符(像小孩子),经常做出一些让人可笑和幼稚的事情。我们深层次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看的书虽多,却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看了是看了,却不能领会其中的意思。
还有前文的一个观点:为什么说读什么书,你就拥有什么样的气质。在长年累月的读一本好书时,我们会下意识地会对书中的内容做出一个自己的判断,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地形成自己的见解,你有自己的见解了,精神上就开始独立了,你精神一独立,性格也开始独立了,性格独立了,就深刻地影响到你生活的各个方面,别人就感觉你开始与众不同了,独特的气质也开始形成了。
爱读《诗经》的人,他不一定多情,但一定细腻;爱读古典文学的人,他不一定文采斐然,但一定懂得大是大非;爱读管理书籍的人,他不一定雄才大略,但一定心思缜密;爱读营销书籍的人,他不一定口若悬河,但一定胸有成竹……但这些的前提是,你是在读书,而不是在看书。
好了,说了这么多,衿心就此打住。肯定有一些人说,你行你上啊,我还用得着你来教育。衿心无可辩驳,只能说:我不行,所以我不上。你有吹牛逼的权利,而我有说话的权利。
最后,我的小学老师曾经说过,一篇文章要用一个中心思想结尾。那我还是啰嗦两句,用通俗的语句说,爱看书只是一个小三,光鲜了我们一时,奸情(你的能力)迟早会曝光;而爱读书,才是我们的原配,(你潜移默化的气质)跟着我们一生一世,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