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洞察力,你可能不陌生。就像神探狄仁杰中的狄大人就可以发现很多别人没发现的线索,从而抽丝剥茧,经过分析推理,从而发现真相。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聊天。说起十一打算,他说去某某地,我说你是去探亲吧,应该不是旅游。他说,是的。其实这个判断很简单,因为某某地不是典型的旅游目的地。接着我问。你家有这么远的亲戚?他说,他母亲应该是南方人。然后我推测他母亲是抱养的,然后认回去了。这就是简单的一个洞察力的体现。
所以,我认为所谓的洞察力也是一种综合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可以训练的。这本书作者从他所整理的例子中经过研究分析,给我们以指导。
洞察力究竟是什么?洞见如何才能获得?马可波罗斯是如何识破伯尔尼•麦道夫的庞氏骗局的?戈特利布医生是如何发现艾滋病的?达尔文是如何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获得启发,进而提出进化理论的?18个月大的婴儿能分得清妈妈、爸爸和他自己的鼻子吗?诺贝尔奖得主们为什么能做出寻常人觉察不到的重大发现?
偶然间看到这本书,吸引了我的注意。何谓洞察力?就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那么我们又通过什么来获得这种洞察力呢?作者提出了四条途径:触类旁通、自相矛盾、好奇心挖掘以及急中生智。不得不说从我自身的经历来看,这些是有理有据的。
关于触类旁通,一个领域的知识复制到另外一个领域得到新的启发这是很常见的事,这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尽管很多联系都非常的微妙,但我们如果能够从那些看似无关的联系中挖掘出一点信息来的话那便成为了洞察力。这条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信念,你得相信你可以从其他地方学习到什么。另外一个关键是,在触类旁通的过程中你必须知道哪些信息是有用的而哪些信息是无用的,这需要你的知识、经验的长足积累。
关于自相矛盾,讲的是表面的矛盾往往隐藏了很多可能会遗漏的信息。在这一点上,行动力是关键,看到了矛盾,下一步就是行动。
关于急中生智,得讲讲我以前遇到的一个真实情况,我在做家教的过程中,小朋友提问了一个问题,我一下子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不过为了不露怯。还是一直在想办法,最后急中生智,终于想到了一个解释,顺利过关。这个小插曲验证了这一点,人在危机关头要保持冷静思考而不是放弃。
随后作者提出了四个因素,这些因素遏止了我们的洞察力:被错误的观念所挟持、缺少经验、消极的态度以及死板的推理方式。仔细来推敲的话,134适合那些年纪大而具有经验的人,而2则适用那些毫无经验的年轻人。这两类人普遍被认为是缺乏洞察力的。但相比经验,其他三条对洞察力的扼杀更为致命。所以开放的态度才是洞察力的关键。
作者讲到了公司运行体制对洞察力的扼杀——一种完美主义(定义为做事不失误)对创新(理解为洞察力)的扼杀。组织机构不喜欢风险、错误、不确定性,项目经理人在确定、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总是严格按照所谓的计划与标准,但百密总有一疏,现实情况很有可能与计划不同——这个时候经理人的选择往往是按照计划而不是根据现实重新部署(因为成本往往会很大)。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原因也很容易理解:较少错误总是比增加洞察力来得容易。事实上,作者提出了一个公式:表现提高=减少错误与不确定性+增加洞察力。但现实里这两个方面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人们通过推行严格的标准、加大管理力度、记录所有的信息源、找出哪些部分属于假设并且预估这些这些假设可能会造成的损失的几率、增加评审次数、对得出的结论进行严格的合理性辩解、按清单和流程办事等等办法来减少失误与不确定性,但却无助于人们捕获洞察力甚至大大扼杀了洞察力。看到此处不免充满疑惑,这不就好比语重心长跟你讲了一大堆道理回到现实还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嘛?仔细揣摩作者的心理,我想他还是为了告诉我们洞察力其实是一种观念,一种思维方式,你相信他的存在就会在工作中注意到他,并且应用他,而不只是遵循一套已有的规定。
本书还有一个实用的地方体现在帮助他人发现洞察力。帮助别人厘清错误的思路,并不是直接给别人提供不需要的建议。我们不应该急着告诉别人他们究竟缺什么,原因这样以来我们还得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些东西不可或缺。说服别人一种更好的方法是耐心等待,激发人家追寻洞察力的好奇心,而不是把相关信息强加到别人身上。
如何提升我们的洞察力?
1、提升个人洞察力
心理学家加里·克莱因从洞察力的三道路模型分析,总结出了三种不同的路径以获取洞察力。
①不可忽视的矛盾
电视剧《神探可伦坡》中,彼得·福克饰演警局重案组的罪案侦探法兰克·可伦坡中尉。他在听取证词时,总是显得好不生疑,这往往会让一个老练的罪犯自以为可以把可伦坡当成笨蛋一样糊弄。可是,当可伦坡踱步出门,逗留片刻,沉思一个让他困惑的点后,他就又转身回来。这个点就是那个自相矛盾的点,一个能够帮助他拆穿罪犯谎言的点。年轻的警察又何尝不是注意到“豪车”与“弹烟灰在车内”,这两个自相矛盾的点呢?根据矛盾点进一步判断,才使警察抓住了偷车贼。
提升洞察力方法一:善于利用矛盾,而非避开矛盾。面对困惑、矛盾以及冲突时,应运用自己的好奇心深入研究,激发出自己的洞察力。
②创意,源自不同想法的融会贯通
乔斯林·贝尔·伯内尔在她的射电望远镜的记录中,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波动,她感到这些似曾相识。于是,伯内尔将这些想法进行融合,最终洞察出了天体脉冲星。
提升洞察力方法二:依赖于各种想法的融会贯通,进行意想不到的相互联系。要想给自己灌输新鲜的想法,你可以通过接触更多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尝试涉猎更多的知识;接触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的领域等方式来实现。每一个想法都可能会成为新的锚点,酝酿出一系列新的概念。当然,想要在不同想法之间催生出更多意外的相互联系,这需要我们学会过滤掉一些无用的想法。
③想要急中生智,练习批判性思维
土伦战役中,拿破仑·波拿巴在情急之中想出了新的战术——通过切断敌方补给逼迫其撤退。可见,拿破仑在重新审视战略情形时,所需要的是一个时刻准备着的大脑。
提升洞察力方法三:练习批判性思维。陷入情急的场景时,我们只有找到办法,打破我们的思维局限,才能找出道路。或许,人们会被鼓励罗列出他们所有的假设前提,然而这是一件令人费神的事。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凭借专业经验来判断哪些假设是薄弱的,从而摒弃它们。要想做到这点,最有效的方法是运用批判性思维。这是一套对假设前提提出质疑的思考流程。它不是通过让人们列出所有假设来找出薄弱点,而是有逻辑地审视所有的证据,从而决定到底要不要相信一些具体的观点。
2、提升组织洞察力
总体来说,在组织中关于工作表现有以下等式:
不可否认,为了控制错误、减少不确定性所采取的那些措施常常却阻碍了洞察力的激发,从而导致等式中的两个箭头经常打架。因此,组织机构必须把握两者的平衡,即一方面要减少错误和偏差,另一方面要增加洞察力。
具体说来,加里·克莱因认为可归纳为以下3点:
①强化组织的创新机制和能力。其中一个办法就是成立一支专门提倡创新思维的团队,来推广能够提升洞察力的做法;
②适度弱化组织的创意过滤机制。例如设立一条单独的汇报渠道,让创意工作者们能够直接表达他们的想法,而不需要经过传统的审核流程;
③增强组织机构开展创新行动的意志力。该问题就涉及到公司战略思想和目标的范畴,需要组织人员调整观念,转变对洞察力的重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