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部分内容,又听了樊登老师讲这本书的影响重大!发现这不仅是一本提高人生效率的书籍,其中也有家庭教育的部分,记录一下。
1.情感帐户
情感账户就是指人和人之间是有情感账户的。如果你在这个情感账户当中不存钱,你总想取钱,你会发现你很快就取不出来了。
我们跟孩子之间的情感账户也是这样!一开始存了很多钱,三岁以前可能存了很多钱。但是从三岁开始,可能由于妈妈或者爸爸就开始对孩子有期望,有要求了!就会不停地唠叨孩子了,开始指责他、批评他、嫌他不好!这就是在取钱了!期望越高,取钱就越多!一直取、一直取!
所以到青春期的时候呢,孩子突然之间就不愿意理父母了,不想跟父母交流了,闹别扭,开始叛逆,甚至会离家出走等等。搞得父母会很焦虑,很苦恼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
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情感取完了,账户里没钱了,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爱他,你也感受不到孩子的真正需求,双方就觉得对方难以沟通了。这样的家庭状态就是情感账户枯竭了。
所以不光跟孩子、跟所有的人,我们都需要知道这个情感账户当中,有没有存足够的钱,有没有适时地往里边装。如果你不装的话,就像史蒂芬·柯维在书里边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比喻,就是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鹅,让他每天收一个金蛋不挺好的吗?然后就需要那个人先努力地给这鹅吃更多的饲料,让它下更多的金蛋,这不就是挺好的。
但是那个人说不行,他特别想拥有很多的金蛋,所以他赶紧把那个鹅的肚子剖开看里边还有没有金蛋,结果一剖开,发现一个金蛋也没有!这下就完了,这个鹅也死了,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够往情感账户中不断地存钱,就会像那个剖开了鹅肚子的人一样傻,就是我们根本没有考虑把这个鹅养得更好。
收支是要平衡的,这个世界永远是自然法则在起作用,而不是你眼下想要什么最快就怎么来。
所以,保护情感账户能够获得投资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包括你要学会理解他人,你要能够注意社交的细节,遵守承诺,明确你的期望,保持正直诚信,勇于道歉以及无条件的爱。这些东西是我们投资情感账户的一些基本方法。
为什么要先讲这个?因为我们去跟别人互赖之前,就要知道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投资情感账户。
2.移情式倾听
第五个习惯叫知彼解己。知彼解己就是指你要能够学会倾听。
很多人不会跟别人倾听!就是当别人一说话的时候,马上就反应出来想说什么。樊登老师说过在沟通学里边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就是当一个人听别人说话的时候,通常3秒钟之内,脑子里边就已经开始想我应该怎么回应他。
但是当我们在跟别人沟通,要讨论一个事情,要达成一个合作的时候,其实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是少说话,多提问,多让别人说一说,倾听他语言背后真正的需求,
这本书里介绍了学会倾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就是移情式聆听。就是指你要能够说出对方跟你诉说时的感受。而不是去评判。但是现实中很多的人会忍不住就要评判,这就是所谓的自传式回应。
不会沟通的人就会作自传式回应,就是无论对方说什么,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的自传,都是想我应该怎么回应。
自传式回应的表现有:
1.价值判断。别人一说,就会指出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这样做水平太低了,这是价值判断。
2.追根究底。就是别人一说,就会联想那是怎么回事?自我估计是你小时候,童年有过问题,头受过伤。你看着我就经常会这样,这是我的毛病,追根究底。
3.好为人师。前面提出原因了,最后就是给建议:你应该这样,你为什么不试试那个呢,我上次试过那个就挺好的,我给你介绍一个我试过的方法等等。这就是好为人师、自以为是。
这几个特征就是我们说的自传式倾听,其实这样可能会让对方相当抓狂。
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经历!特别是在教育孩子时,就经常会用自传式的倾听去跟孩子对话,觉得自己是家长,什么都是对的,教育孩子一套一套的,其实反而会让孩子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不愿意跟你沟通了,书中的案例就特别的生活化!
书中介绍:一个孩子过来跟爸爸抱怨上学真的是无聊透了,说班上有同学辍学了,回去开了一个修车厂,觉得人家就挺好的。你看,当儿子抱怨这样的东西的时候,爸爸的反应一般是什么呢?说你现在还小,你没看到,那未来知识很管用的。可能还有的家长会说,你懂个啥,别胡思乱想,好好读书。这全是自传式的倾听。我想这种对话在现实生活中随时可见!
那用移情式倾听是怎样对话的呢?我们回到书里说的方法。
当儿子说,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爸爸说,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这就叫做反映对方的情感。因为儿子说上学无聊透了嘛,所以爸爸说我能看出来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败感。
然后儿子接着抱怨说:没错 ,学校的东西根本就不实用!
父亲说,你觉得读书对你没什么用?
我们发现父亲没有评判甚至连反问都不是,而是移情式地在说儿子此刻的感受,你觉得读书对你没什么用?
儿子说,对,学校的不一定都对我有用。你看乔伊,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
你觉得他的选择是正确的?父亲还是在陈述,没有评判。
我想其实这时候父亲很痛苦,父亲的内心肯定想讲出自己的想法。但当讲出作为家长的想法,儿子一定会辩论,儿子一旦辩论,最后达成结果就是跟你说也没用,你也不能理解我。
父亲说,你觉得他的选择是正确的,陈述了他的感受。儿子说从某个角度看确实是这样,现在他收入不错,可是几年以后或许他也会后悔。这时父亲也没有兴奋。而是接着陈述他说的话,说你认为将来他会觉得当年做错了决定。儿子说一定会的,现在的社会里教育程度不高会很吃亏的。
然后父亲接着说教育很重要。儿子说对,如果高中都没毕业,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学,有件事我真的很担心你不会告诉我妈妈。父亲说你不想让你妈知道?儿子说,不是啦,跟她说其实也没什么,反正她迟早都会知道,今天学校进行阅读能力测验,结果我只有小学程度,可是我已经高二了。
你看,讲到这儿,孩子跟父亲敞开了心扉说了自己的痛苦的根源,原来是来自于考试成绩很糟糕!
我们发现父亲做什么了吗?父亲什么都没做,父亲只是一遍一遍地讲出对方的感受。
这招真是太厉害了,所以我们以后在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学会不再说“你怎么这样想呢?你怎么不试试这种方法呢?”这些急于纠正,引导的话!而是要耐心倾听,不做评判,不给对方下定义,不急于引导。只是准确地反映孩子的情感,就会发现孩子其实是很明白的,他会一步一步地跟你敞开心扉,觉得你尊重他。从而达到亲子沟通的有效成果!
这是知彼解己,就是倾听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