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年级开始,老师就经常要求孩子写日记,到了本学期日记就成了孩子每周的常规作业。不知不觉中陪孩子完成了一学年的日记。仅以此文记录我陪伴孩子写日记的心得体会。
一
第一个学期孩子刚开始写得时候对日记根本没有概念,每次到写日记的时间都很发愁的问我:“妈妈,今天日记写啥呀?怎么写呀?”我其实也很愁,孩子一天的时间几乎都在学校,我又如何知道点点滴滴呢?我让他细细回想一天当中他印象最深的事情,或者是他认为最有趣的事情。而为了让孩子对事件有个认识,同时也为了培养孩子对事情的口头表达能力,每天在接孩子放学的回家路上,我也有意识的诱导他:“来来,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你认为有趣的,好玩的事情说一说,我们一起分享一下。”有时他会说今天羽毛球课太累了,玩得满头大汗;有时说今天进行单元测试了,可是有个字我就是想不起来怎么写了;有时说今天得了个表扬信,很开心;有时又变成今天某某同学拿他开玩笑了,他很生气……诸如此类等等。
我始终觉得,事无巨细,任何事情只要用心了,都能成为一篇日记。生活中不可能每天都惊天动地,只有在平淡中寻求真,善,美才是生活的本真。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打好基础,阅读是最原始的积累。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阅读和背诵对孩子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就要求孩子每天自主学习和阅读,我没有让孩子好好执行,一直到二年级,我才开始把它当成每天的必修课来完成,我不想让孩子沉浸在题海战术中,我想让他学得轻松一些,除了必须的家庭作业,我不再给孩子任何其他的作业,所有的课余时间就是玩耍和阅读,几乎每天坚持。虽然目前的收效甚微,但我觉得时间长了,就能有一个我想要的结果。
除了阅读,我还有意识的让孩子学习四字成语和修辞方法,过于平庸的纪实只会让文章平淡无奇,而成语和修辞的运用定会让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在看到花花草草的时候,我都问他,你能用个比喻句来描述吗?时间久了,他自己就养成习惯了,看到东西就说“喂,妈妈,我觉得那个特别像……”“嗯,确实很像,你看得真仔细!而且想象力特别丰富!”我鼓励他。
培养兴趣,多多阅读,学习成语都是为了让他在写的过程中能够流畅自然一些,如何把这些运用到实际中,而非纸上谈兵呢?
二
如何让孩子在叙述事情的时候有的放矢?如何让孩子知道避免流水账式的记录?这些对于初学写日记的孩子来说都是难关和难题。
孩子问我:“什么是流水账?”我和他解释说就是你把一天到晚做的事情都罗列了一遍,却没有重点,也看不出你的喜怒哀乐。比如早上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早饭、上学,然后上课、下课,再然后放学、回家,再然后呢?吃饭、写作业、睡觉。他听了哈哈大笑,而我亦知道他并非真懂,只有在长期的实践中才能让他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节假日,带孩子上动物园,我们事先就说好,动物园不能白去,回来是需要写一篇日记的。孩子期盼已久,欣然答应。
回到家里孩子就准备开始写,我说你先不要着急写,先和我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动物吧,于是他张口就说:门口的鹦鹉表演很精彩,那些鹦鹉太厉害了,居然认识五元以上面值的钱。只要人们把钱一举起来, 它就会飞过去,用嘴把钱叼走。(个人认为这一段有些商业化和功利化,所以让孩子去掉了这一段的描写。)鹦鹉们还会杂耍,有的会骑自行车,有的会钓鱼,还有的会滚圆桶。(这个“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型孩子已经多次使用过,如今用起来已经非常得心应手)我们还看了火烈鸟,它们的脚又细又长,而且它们几乎都是单脚站立在水边,我还知道了火烈鸟的羽毛为什么是火红色的了。的确,旁边牌子上的介绍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孩子也用心的记住了他感兴趣的那一部分。他一直喜欢大型动物,看到河马他非常高兴,他这样和我描述,它们躺在池子里,只露出一半的身体,在它们的池子旁边有很多巨大的,深深的,明显的脚印,我猜那一定是它们晚上趁没有人的时候出来蹓跶时留下的脚印。(这样俏皮的话很孩子气,非孩子之口是说不出来的。)当然,动物园里的动物太多,或许猴子,长颈鹿,孔雀,天鹅等等这些对他来说都太常见了,已经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所以他才没有带着好奇的心情和眼光去细细观察,才会觉得这些动物就那样,就在那里,却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好了,内容有了,孩子还是会犯一个严重的错误,不懂得如何裁剪。在日记的开头他就一口气说出一大堆内容,都是他的所见。到了动物园门口一看,人山人海,爸爸去排队买票,我们在外面等,我看见门口有许多的动物石像,有大象,长颈鹿,狮子等等。还看到一座高高的假山,假山上有水往下冲下来,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李白《望庐山瀑布》里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对了,还有许多的鸽子飞落在假山上呢。(我特意表扬了他这句写得好,但是需要删掉,因为开头太长了,而且和动物关联性不太大。)我和他说,写日记需要有详写和略写的地方,好比我们吃西瓜,不能连皮带籽都吃进去。也像妈妈炒菜,总还需要一个择菜的过程吧!不然连泥连烂叶子一起放进锅里炒出来能好吃吗?
如果仅凭我这一两次的说教他就能明白其中的真谛,那这个写日记,做文章也似乎太简单了,长路漫漫!
附动物园回来后的日记
三
会模仿是一种好的开端。在孩子学习写日记的最初的阶段,我觉得需要模仿,模仿一些好的句子和句式,把别人好的东西熟能生巧的化为已用,就犹如在学书法或者画画的最初阶段,老师总是要求初学者一遍遍的临摹是一样的。
而在写日记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写不出来,觉得没有灵感,灵感是什么?灵感是很奇特的东西,或者可以说是奢侈品,只有我们模仿到一定的程度,那些优美的句子才会在我们的脑子里自然的闪现,通过新的排列组合再次显现出来。
如此看来,想要有捷径,或许非模仿莫属了。曾经有个领导和我说过,做第一很难,做第二也是不错的选择,第二怎么做呢?就是要紧紧追随成功者的脚步,复制别人成功的经验,这和模仿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年级课本上有一篇文章叫《雷雨》,句子短小精练,句式简单,却生动地描绘出了雷雨前,雷雨中以及雷雨后的景象。学完这篇课文以后,老师布置了一项很有意义的作业,回家仔细观察天气,仿写《雷雨》完成一篇天气日记。
那个周末,天气也非常的给力,一早上都是阴天,没有丝毫动静,午后,突然就狂风肆虐,我赶紧带着孩子往楼下跑,让他观察这漫天飞沙的情景。孩子很兴奋,在院子里跑着,跳着……我提醒他看看四周,什么景象,什么颜色,像什么?他说,四周变黑了,像一口井,我们像井底的青蛙。我又问大风刮起来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他说,天上都是沙土和垃圾,塑料袋,像沙尘暴。我说那你用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吧。他说我们像在沙漠中漫游。可是天上还有很多白白的毛毛在飞呢。(当时我没有注意到有这个,他一说,我又细细看了一下,原来是柳絮漫天飞舞)于是我把他带到柳树底下,让他更近距离的看个明白,同时看看柳絮飘到了哪里?能不能听到它的声音?这一问,我想起前几天老师让他背诵的“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诗句来。那此处改写一下,是不是可以变成“柳絮落地听无声”呢!
风越刮越大,直接不能说话,一张嘴就吃进去很多灰,我们跑回房间,看着窗户外面的树使劲摇晃,不一会,雨就真的下起来了,噼里啪啦的打在窗户玻璃上。可是来势匆匆的雨不到十分钟就变得小了,风也小了,渐渐地,雨也停了。
附《雷雨》原文及仿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