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旧文字,14年11月某个周日,去了一趟黄河口】
昨天,和一帮伙计去了一趟黄河口,不到四点起床,晚上八点回家,强度不大,车上时间偏长,晃晃荡荡,有点疲惫。
(一)
黄河口湿地,最多的植物,除了芦苇,恐怕就是柳树了。
进入景区,看到的先是一望无际的芦苇;再往里走,芦苇中就有柳树了;一棵、两棵的散居,继续前行,就逐渐多起来;再向深处走,就没有了,芦苇也少了。
这里的柳树,与我们往常所见的极不相同,特别是独居的一棵一棵,树冠圆圆的,枝条很细很密,没有明显的主干,尺寸似乎乔木,形状却极像灌木,据说是长期湿地生存,变异了,适者生存。
挺喜欢这里柳树的形状,大片大片枯黄的芦苇中,一棵棵半球状的柳树,细密的枝条如同脉络,彰显着旺盛的生命;树与树,或远或近,静静地立着,沉默寡言,脉脉相守,百年不变,突然感到,特别的和谐,特别的恬美。
很喜欢出去走走,看看真实的东西,自然的东西,去体味、感受自然的和谐。
在这种境地里,可以放下、或者暂时放下好多东西,忘却琐碎的嘈杂,享受片刻的宁静,天人合一,很美妙的感觉。
美或者不美,一种感觉,一种个人感觉。
(二)
实话实说,这次黄河口,是奔着红地毯去的。
芦苇和柳林,当属意外收获。
若干年前,曾去过昌邑柽柳林一次,远远的看到过成片的红地毯,可惜离得太远,只能隔水相望。
后来,看过盘锦红地毯的片子,很壮观,很迷人。
听说,黄河口也有大片的红地毯,就很想去瞧瞧。
枯黄的季节,成片的大红,很好的色调。
确实看到了,但没有想象的壮观。
同行中人,有去年来过的,说去年很好,一直延伸到沟边,可以近距离的欣赏。
可能今年天气忒旱,各种植物长势都受到了影响。
路与地毯之间,有一条不知深浅的水沟,不知是水利的需要,还是保护红地毯的需要。
但愿是后者,没有这条沟,估计很多人,包括我,肯定会进入红地毯,不自觉的破坏红地毯。
那样一来,以后也就没有红地毯可看了。
今年天旱,明年也许就好了,来日方长。
很多地方,去了,就足够了,不管是否与想象一样。
生活就是这样,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