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其在道也,曰:馀食赘zhuì形。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
企,同“跂”,踮起脚跟的意思。小时候去镇上看戏,如果去晚了,只能站到后排,乌泱泱的人群中,伸着脖子看,还是看不清,就得踮起脚跟,但是不一会儿就累了。这就叫“企者不立”。
每个人走路都是有自己常规的步幅,遇到一条水沟,卯足劲儿,一下子跨过去,但你没办法用“跨”这种超常规步幅走远路,这就叫“跨者不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这是自然现象,老子用这个现象作隐喻,来告诫那些治理国家的人,要按规律办事,不要瞎折腾,不要耍小聪明,跟规律作对到头来一定没好果子吃。
好好站着不行么,为什么要踮着脚呢?因为要显得比别人高一些啊。好好走路不行么,为什么要跨起来呢?因为想比别人快一些啊。结果呢,大家都“跂”了,都“跨”了,都比以前更努力了,然而没什么卵用,这个现象就叫做“内卷”。
老子那会儿没有“内卷”这个词儿,他管这个现象叫做“馀食赘形”。“馀食”就是剩饭剩菜,已经吃饱了,多出来的食物就是垃圾,产生不了效用。“赘形”就是大肚腩,吃饱了还吃所制造出来的肥肉,除了行动不便、影响健康外,也没什么用。
物或恶之。“物”是泛指代词,一种模糊的表达,相当于英语里的it,这句话翻译成英语就是“it's bad”。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搞“馀食赘形”,必遭报应。为什么呢?因为它与系统动力背道而驰。
现实中的“馀食赘形”现象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说造房子是为了住人吧,现在好多房子空关着,老百姓却又买不起。金融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现在抛开实体经济自己玩嗨了。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却把起跑线推得越来越远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老子说是因为“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这四个“自”在22章就出现过,我们就不赘述了。
《老子》第22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自见”者必以他人为盲,“自是”者必以他人为非,“自伐”者必攘他人之功,“自矜”者必以他人为轻,凡此种种,都是“自多”而薄人。然“自多”者,未必真“多”,只不过是自以为“多”而已。所以在“有道者”看来,这样的“自多”,不过如“余食赘行”一般,令人厌恶。
如此看来,“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本质是被小我(ego)遮蔽了,从而与整体失去了连接。
而“道”是整体,是系统动力。
秉持整体观,随顺系统动力的行为就是无为;割裂整体,背离系统动力的行为就是有为。有为就制造“馀食赘形”,就会产生“内卷”。
有道者回到事情本身,不惹事,不折腾,拒绝内卷,简单而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