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给好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喵
时间匆匆,2016在我们的庆贺声中轻轻地去了,如今2017的第一个月也过了大半。我还是机械的在每天的作业,卷子,复习提纲,essay上写着每天对应的日子——哦,2017了。日子一天天涨着,大概是出于对生物的热爱吧,日子一天天以生物课计着时,每天做一张卷子,学新的东西,记笔记,翻译词汇,记住,和过去的知识串联起来,什么时候考试,回看一遍笔记,就总结一下——随着考试的结束长舒一口气,这段日子里的一切也随着紧张情绪的释放,dump掉了,自己成为一个新的、空白的自己,过着崭新的日子。那段时间的记忆就被放在总记忆库里的一个小隔间,封存起来,不知什么时候,能再把它从灰尘和细土中翻出来,使它有那么一瞬重见天日。
如同写在水上的字一样,不留痕迹。
最近我英语课读了一本书,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就是科学怪人的故事。里面有一句话真的深深地触动了我。大意是小时候的朋友是一生中无可替代的伙伴,小时候遇到的朋友深知你的本性,这是以后认识的朋友所感触不到的。不知道你有没有有过这样的感觉,小时候学走路时不知道摔过多少跟头,可是长大后却连试错的勇气都没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总会被各种东西缠住精神,经过现实的打磨若有所失。可当你回忆从前,或是遇到童年相识的小伙伴,就好像回到了以前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候,思想变得干净纯洁,好像又充满了力量,重获了理想,比如我以前就想做个作家——直到眼前的人跟你讲话,你又不得不返回现在的皮囊,面对压力扮演起自己的角色。
这样的人生好失败哦~
看一些励志故事的时候,啊,原来那些牛逼开挂的人物真的存在啊,那他们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在网上看到牛逼的大学生有及其严苛的时间规划表,看到眼前的小伙伴一个个要么天资聪颖,要么经历丰富,当你看到周围人纷纷都在某些事上所有建树时,我有些错乱。小时候要读书,可是读着读着觉得书里的故事好无聊,就没再坚持,小学想写部小说,大纲都写好了,可是因为羞怯自卑上了初中没再继续,初一想研究下校园里的生物和植物,因为和小伙伴没沟通好也吹了,想把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各种大家杂家的书都读一遍研究研究,然而在连学中文都是一种奢侈的美帝,确实也比较困难。想把钢琴弹好,不过弹好好像没什么意义,或者设想以下对话:
“小阎啊你钢琴不错给我们家姑娘辅导下呗~”
“嗯,行啊。”
内心:我去你妈的。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前年暑假戳骨折留下病根,现在连打字都不敢重压的手指让我意识到身体真的真的真的是革命的本钱,青春那么短,也就这十几年,过了这村没这店,怎么舍得花时间在没意义的事情上?
我不停地寻找,意义是什么。
因为不愿意辜负自己的心,所以不想后悔,如果一辈子过得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还不如早点结束生命,还能给国家省点粮食。我曾一度陷入思索意义这东西以及要不要直接自杀给国家省粮食的犹豫中。
如果我要死了,我平凡的一生并不奢求什么,我的思绪会穿梭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走马灯一样对着自己的曾经如数家珍,有什么我做了,又有什么没做。那些平时想要又得不到的,也没办法了,得不到的就让它消失吧,如果我能做一样事物,我会因为做了而心满意足,因为没做而希望落空。失败或成功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一定要做个正常人呢?自己会不会弹琴又有什么意义?我不在乎能教会多少人,但如果不练会因为曾经会而后来丢了而有一点点小失望吧。
人生渐渐清晰地形成一个地图,边界是我能力能达到最远的地方,有些地方是风和日丽的平原,我可以欢歌笑语地走过;有些地方黄沙漫天,要多花些体力裹紧外套低头逆着风走过。在路上你会遇到无数个人,但绝大多数将成为你的路人甲,不管好的坏的都留不住——只有几个人会深深地住进你的世界,记住他们就够了。只需要走完这些路,狼狈点无所谓,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走过去,知晓了,就不会后悔了。
写到这,照理说这封信就要结束了。还是蛮期待什么时候文风能萌萌哒的就好了,现在这副“朕忙于江山社稷没空搭理你们这些凡人”的感觉。。啊摔!
呜~~~~~~~~~~~~~~~~~~~~~~~~~~~~~~~~~~~~~~~~
乍一写没什么好说的,那就先祝在座的各位鸡年大吉吧,异乡的春节总觉得缺点什么,可能是春节这个节日本身就带着浓浓的归属感。不知道你们的家乡是否也有这个说法,孩子筷子拿得越远长大以后离家也越远,之前口口声声说着春节不想回家的我在看春晚直播时心里情景重现一样回到前年和妈妈姥姥一起看春晚包饺子的场景里,新年的钟声敲响时,热气腾腾的饺子刚好出锅,香气扑鼻,只想坐下大快朵颐……新年的记忆从来都是与快乐相关的,忽然间失去了,好像没有了归属感。以前老师讲文化化人,这大概就是文化的产物吧——be proud of it!
大年初二,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