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冯唐的书上个星期看了两本关于他的。一本书《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一本是《活着活着就老了》。
其实我在前几年看过他的一本书《三十六大》,他的文字柔软、有温度、简洁。
我非常喜欢他在一本书中在序中写到的文字,他给自己定了几条原则:
第一:绝不再无聊的人和事上浪费时间哪怕一天 。
第二:继续用各种可能的方式推进医疗的进步,缓解人类的肉身的痛苦。
第三:呼吸不止,写作不止。老老实实地放开写,能写多少算多少。看看还能写出多少人性的黑暗与光明,缓解自己和他人内心的苦。
第四:少见些人,多读些书。见人太耗神,做幕前工作,我蠢笨如猪。在书里和写作里,我游得像一条鱼 。
活着或者就老了,活着活着就挂了。
天亮了,睁开眼,又赚了,希望二十年后能看到你。
他的署名也很意思,叫作“不一“。
其实很多人对于自己的困惑,是源自于内心的躁动不安,对于自己的内心欲望无法控制,人内心的欲望与肉体的吃饭是一样的,都需要控制,而且每一次都只能做一件事,吃饭是一口一口的吃的而不是一次就吃成了一个巨无霸,肉体上是这样,精神上也是这样。
浮躁的心已经侵入到了你的灵魂,那就会让自己一路不会安静,很多人的人生为什么只活成了一条主线带来的时候回头看的时候却没有其他的成就,那也许就是我们把时间的注意力放在了错误的地方或者说是你的大脑造就了你的选择。
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与人群,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群都是在追寻老人的人生路线走去,他们不愿意思考,不愿意改变,想的是安稳和安全感,想的是生个孩子,以防自己变老时有人老照顾来养老,对于孩子的教育全部推给了学校和社会, 自己只是上班赚钱什么也不管,于是社会上了有了一种托管教育机构帮他们看孩子。他们的生活照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也从来不谈论死亡与人生 ,也不敢面对死亡 。
当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要选这这种生活模式,他们的回答让人很吃惊:老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他们把精神寄托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是不是的在外炫耀自己也在炫耀自己的孩子成绩很好等,从来不会体会到孩子的感受。
这时代虽然写作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一个技能。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却不止是这些,他们把自己的能力夸大了,也行通过写作实现金钱的解放那怎么可能呢?看着别人能写的很好或者出了书,但这些人群毕竟是极少数,很多以文字为生的人,要想实现财富自由是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磨炼,甚至是十年二十年的写作练习,并且还要度很多很多的书,很多人不考虑长期这个因素,从而是自己越来越烦躁,内心越来月浮躁、不安。
这样的状态,时间越长,也不容易摆脱,甚至会越陷越深 。浮躁的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糟。
木心先生曾经说过,写字是需要长时间的磨炼的 ,有时写上十年你的文字也不一定会成为大师,但还是要写,这是一个过程,不谢更不会成 。他告诫年轻人要沉住气踏踏实实的去做事情,任何一件事都是如此 ,都需要长期的积累 。
冯唐在他的这本书中列出来他的中文小说书单。我看后觉得有很多一部分书都很经典,写作的人更应该去读。书单如下:
1、《战国策》2、《世说新语》3、《红楼梦》前四十回 4、《水浒》,含金圣叹的点评 5、《肉蒲团》6、《金瓶梅》7、《牛天赐传》8、《围城》9、《十八春》10、《边城》11、《洗澡》12、《白金的女体塑像》13、《台北人》14、《绿化树》15、《鹿鼎记》16、《大人物》17、《受戒》18、《棋王》19、《在细雨中呼喊》20、《动物凶猛》21、《黄金时代》22、《窗外》
这里面包含很多的经典作品,也有现代时期的作品,有些作者的作品已经在内了如:老舍、钱钟书、杨绛、张爱玲、沈从文、金庸、钟阿城、余华、王小波、王朔、琼瑶 。这些人你也许很熟悉也许是跟着他们的作品长大的 ,也是我们所要了解的 。
冯唐的文字细腻、有力量,而且能深入到人的内心和困惑,他对待问题的认识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
在他的书 《活着活着就老了》提出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和观点,他说:如果腰缠大把 ,让自己选择一个城市终老,这个城市一定要丰富。生命太短,最没有意义的就是不情愿的重复,所以,人生第一要义不是天天幸福,而是不烦,喜怒哀思悲恐惊,酸甜苦辣咸辣涩鲜,都是人生经验整天小的是傻强傻强们长的都一样他们的十八号染色体比常人多一根 。
他通过四个方面阐述了一个城市的丰富程度 。从时间、空间、时间上空间的集中度、人四个方面,选一座城市是真的不容易的及腰考虑这个是方面还要考虑历史和古老他能让着看到不一样的生活的风景,最关键的是但在那个地方你会感觉不到不烦。
其实人人都在追求幸福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呢?可是很多人内心是否真的幸福呢?这又是一个很难体会的 ,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体会幸福不是永久存在的实在某一个节点的体会,更多的我们体会到的是痛苦 。就像冯唐说的:人生的第一要义不行天天幸福,而是不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