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本书的第四章:卡片笔记法。作者提出的读书笔记跟我以往理解的读书笔记很不一样,并不是把内容摘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一段内容的精华内容提取出来,做成卡片。再进行收集整理,建立自己的个人图书馆,最后进行输出和应用。
下面是书中的一些知识点:
阅读的三大能力:会搜索、有好奇心、独立思考。
读书笔记的本质:在获得大量信息的过程中,提取其中的精华,并且理解这些内容,之后,这些内容能够被我们更方便地应用。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古典老师提出的一个概念:知识晶体。知识晶体就是一些结构性的东西,它不是一些碎片,而是我们的思维模型、思维结构。一个人有多强大,实际上就看他到底积累了多少知识晶体。
如何制作读书笔记
1.标记
标记就是在书中做一些标记,这些标记是贴便利贴、用荧光笔标记、折页等,也就是说在书上做很多记号。RIA便签读书法就是一个很好用的方法。
2.收集
在收集阶段,要去关注书中的让自己恍然大悟、颠覆认知,甚至反常识的内容。
收集这些内容最好的方式就是当书中出现一些很重要的图片时,可以尝试做成读书卡片,或者拍下来存在云笔记中收集起来。
其他的内容如书上的片段,路上看到的标语,杂志上看到的一段话、一张图片,这些都是信息,如果跟自己当前关注的内容相关,就可以把它们收集起来。
作者还介绍了几个收集这些内容的工具,它们分别是康奈尔笔记、印象笔记、全能扫描王、花瓣和Pinterest。
3.整理
整理有很多方法,如读书卡片(把很多文字浓缩到一张卡片上)。除了文字版的卡片之外,还可以尝试做视觉卡片。还有一种整理的方式是制作读书PPT。
4.建立个人“图书馆”
把读书笔记、读书PPT收集到笔记类应用里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处理这些内容。在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也需要像图书管理员一样,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收集到的这些内容。
关注什么,就设立什么样的目录,然后再进行细化。把相应的内容放到相应的目录里。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快速记录和检索。
5.输出
进行了这些思考、整理之后,在输出笔记时我们会发现不仅仅在抄书上的内容,还会有自己的观点——结合知识晶体做内容的输出。输出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如分享、写文章、聚会时的讨论等,这些都是知识层面和认知不断升级的方式。
6.应用
作者提出,阅读不仅是学方法、学概念、学模型 更应该学习的是理解概念,之后基于概念自己设计实践方法。把学到的东西在不同的情景下都要去尝试使用,以达到实践的目的。
使用读书笔记理解了书中某一概念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去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当我们把词与词、概念与概念之间关联起来讨论,这些内容就变成了我们的知识体系。
最后附上我的手写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