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星期五,阴
今天加班,回家后女儿已经开始写作业了。她爸在旁边陪着,她写的挺认真的。见我回来了,爸爸立马交班了,说今天他忍着没发火,看来,爸爸也在改变了。
写完作业后,女儿急忙告诉我,水培大蒜也发芽了,让我去看看。我一看,果然长出了一个小嫩芽。女儿把三杯大蒜分别放在面前,开始写观察日记,还拿出尺子测量小芽的长度,并告诉我,老师说观察日记要仔细认真观察,写出大蒜发芽的位置,大小,颜色等等,还要使用修饰语,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都可以!果然,女儿都做到了,整整写了一页多,可厉害了,给个赞。
今天晚上,群里讨论这个话题: 在方言地区,对孩子的语言教育,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有人认为:从小让孩子受普通话的影响,有利于孩子学好普通话,所以主张孩子从小学习普通话;但也有人认为:任何孩子在将来都可以学会普通话,但方言是不容易学会的,所以主张孩子从小学方言。
我觉得 应该学好普通话,普通话学好了,哪里的方言都会学会。可方言学会了,普通话不一定学的标准,甚至会影响普通话发音。 因为普通话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日常交流,更有利于孩子的识字与阅读。因此,即便是二者都学,父母都应有所侧重,更应注重发音,以免孩子混淆。
从小到大,我与女儿交流时,一直坚持使用普通话,所以孩子普通话很标准,这为她在幼儿园、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现在,女儿慢慢大了,我会和她偶尔说方言,女儿一学就会。记得有一次,一个从四川回来的同学带了她女儿和我女儿玩,两个孩子年龄差不多大,那个孩子和她妈妈说四川话说的很快,可她俩个人说话时,没有用普通话,也没有用四川话,而是用一种两个人发明的语调交谈,两
人说的不亦乐乎。其实,我觉得只有学好普通话了,方言学起来真的很简单的。
而有人认为方言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许多知名作家的底蕴都来自于方言,如陕西有贾平凹、陈忠实、路遥,湖南有沈从文,四川有郭沫若、巴金,还有京片子老舍、王朔,他们的作品都是从地方方言中汲取营养的,所以我认为小学阶段说方言,熟悉地方民俗文化,有思想比会表达更重要。还有人说 近年来,致我们曾经消失的东东太多了。无论是方言还是普通话都应刻意给足发展空间,很大程度上方言也算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