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丰碑 (献给天堂的父亲)
今天是2018年8月25日(七月十五),我父亲2002年2月4日(正月二十三)去世,他离开我们已整整16年了。父爱何处寻?爸爸,想您,真的好想您……朦胧中,父亲仍穿着那件深蓝色的中山装,看我练了多时的毛笔,有些心疼地走过来吩咐我可以休息了,并在我头上轻轻地抚摸了一下,我高兴得放下手中的笔跳了起来,可抬头看,父亲不见了?我泪流满面!脑海里那一幕幕与父亲共同度过的日子再次回放,沉迷在梦境里…....
我的父亲是个平凡的人,又是个伟大的人。他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谢幕,他用自己的躯体架起了通往医学殿堂的桥梁,无言地为社会和人类作出了最后的奉献。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父亲便燃亮了生命中最后一抹晚霞。
我是学医的,所以非常清楚,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如果不了解人体的解剖结构,是不可以的。而解剖课程的学习,最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人体解剖。而对于某些特殊疾病或治疗方法,也需要人体标本加以确诊和证实。也许是东方人固有的观念,身后捐献遗体和器官还并不广为大家接受,还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科研和临床的需要。当我第一次走进解剖室,老师就教导我们一定要尊重和珍惜这些标本,因为它们很宝贵,来自于高尚的人。我父亲就是这样一个高尚的人,虽然没有父亲的骨灰,但他是我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
从小爸爸就对我要求很严,每天要练1个多小时的毛笔字。我从小就不能象其它同学一样开心地玩。年少的我当时没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用他深沉的爱栽培我,想把我培养成为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材。父亲生性忠直、刚正不阿。五 六十年代,物质非常紧缺,父亲在上海物质局工作,由于职务关系,经常有人请客送礼,他一概谢绝。父亲这种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也深深地影响了我。
父亲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吸烟,即使饮酒也是节假日高兴时喝一点。却经常帮助那些需用帮助的人。还给我们讲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受益,满招损”……他的严于律己和光明磊落、他的兢兢业业和脚踏实地……他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都引导着我努力做一个大写的人。
97年起,父亲的身体就不好,于是他开始考虑自己该做些什么,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一个伟大的决定——捐献遗体。为的是提高医疗水平,造福后人,将自己献给医学事业。父亲的想法很朴实,他的行为很高尚。妈妈起先不同意,但父亲的语重心长深深打动了妈妈。他们双双决定,去世后都将遗体捐献给上海二军大作医学研究之用。
早就听说有人捐献遗体的事迹,报纸上也曾看过,但那只是随便看看、听听而已,可是当我真正站在医学伦理学基地的许多遗嘱之前时,我为他们的言语所感动,为他们的行为所震撼。这些人中有为新中国的建立立过战功的革命老前辈,有在文化发展史上留下精神财富的知识分子,有为他人的健康兢兢业业奉献了一生的医务工作者,他们都是社会大家庭中平凡而又伟大的一员。在临终之前,他们又做出了令家人乃至朋友都震撼的抉择。我们医学教育事业因这些人的无私奉献而能够顺利的进展。想不到我亲爱的父亲也作了这伟大的决择。他的遗嘱“生和死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生是起始,应多贡献,少索取,死是归宿,应补充生前贡献之不足,如此则死而无憾……”短小的文字后面是一颗多么高尚的心灵。亲爱的爸爸,我为有您这样的父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捐献遗体不仅需要摒弃一切世俗的观念,还需要极高的思想境界和过人的勇气,作为既是女儿又是医生的我,不能不对我的父母亲肃然起敬。如果没有像父亲这样的支持与捐助,怎么可能为千千万万患者解除病痛,怎么可能让后来的医务工作者掌握娴熟的救死扶伤本领,怎么可能在医学领域再攀高峰。
有人把儿女比作生命的延续,有人用思想书写不朽的篇章,遗体捐献的先行者把自己无私地献给了医学事业,生命的价值得到了另一种体现,生命从中得到了另一种延续。虽然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给我留下的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精神财富,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活在医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