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写的一本书,描写了本来拥有现实世界安稳生活的证券经纪人抛弃家庭生活,来到小岛,一心追求绘画艺术的故事。——坦白说,我没看过。
曾经好多次想看,但是这样一个故事,我怕深深引起自己的纠结,所以不看。
纠结,也许是这个时代鲜明的标志之一。也许,它来自于遥远的历史。看看中国古诗词里,有多少人是借诗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境,有多少人是身处庙堂,心怀南山呢。而人类的心性与情感是共通的,故而,才有了月亮与六便士之间的取舍。
显然地,“月亮”代表了自己内心的理想,代表自己对自己的认同和追求。作品里的人物选择了让自己的一生,投入艺术的湖心。而“六便士”则代表了现实生活,代表了在社会衡量体系里的位置,代表了对自己家庭的责任。这是大多数人选择的道路。
明月,悬在天边。它的美,让人恨不能生出羽翼,脱离地心引力,一近芳泽。六便士,近在眼前。其重要,让人为了它早出晚归,无论酷暑严寒不敢懈怠。不同的抉择,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得到。
最近,无论是我自己,还是我的朋友们,似乎多多少少都在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选择了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陪伴孩子度过人生最初的阶段。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们,其实也是我内心的需求,这样的选择让我内心的某种不满足,缺憾以及不平衡得到了弥补,填充和新的认知。更拥有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来重新回顾自己的来路,思考自己要走的路。
而我的亲朋们,有的忍受着工作成全着责任,曾经的理想只能梦里想。有的在工作和生活中疲惫奔波,最大的追求就是家庭和工作都能摆平,至于自己的喜好已经随风而逝。但是更多的情况是,何谓理想?何谓热爱?换句话说,理想的天空并不存在。
但在朋友圈里,也有朋友追求自己的热爱,甚至为此辞职,专门深造。还有朋友在工作,家庭和爱好中辛苦平衡,追求心中更美的价值。当然还有一些朋友,在已经取得了可以安身立命的条件后,尝试离自己的理想走的更近一点。
有些时候,理想与现实是丰满与骨感的对决。选择了丰盈的“月亮”时,现实总是在不经意间甩一脸灰霾。而选择了干扁的“便士”后,心湖的水在不断流失。但是也有些时候,理想与现实,不是熊掌与鱼式的无奈,倒像是彼此的指南针。
管理学大师彼得· 德鲁克曾经在银行,保险和跨国公司工作,有着良好的收入,有被人称颂的地位。然而对于他自己来说,却感到煎熬,因为他真正想做的事情,他的价值观看重的不是他已然获得的这些,而是他在学术方面的研究和成果。幸好他转身追求他的理想了,否则“现代管理学之父”或许会与我们擦肩而过。然而,他曾经的经历并不是一种错误,除了给予他生活的物质保障以外,他更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价值观,更了解金融领域的运转模式,这对他在后来的专业领域里不无裨益。在他这里,“六便士”铺就了一条通往“月亮”的专用道。
当下,有很多年轻人选择成为国际志愿者来实现他们对生活的丰富体验。无论是深入沙漠,来一场三毛式的穿越,还是潜入大洋,观察他们不曾想象的绚丽,都让他们感受到了诗一般的远方,以及到达远方可行的现实路径。正是这样理想化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惊叹之余也意识到现实的重要性。在这里,月亮照亮了他们前进的路。
理想与现实,是人生不同层面的实现。面对现实的道路上,会锻炼个人的品性,提高个人的情商,抗挫能力,让人真正的成熟起来。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会修炼个人的内心,感受非同一般的投入,创立自我最大的认同。
理想与现实,是人生不同阶段的内容。怀着理想,面对现实,让人生有更多不同的体验,在疲惫的时候有坚持的动力。而到达了现实,会更从容地追求理想,更明白如何能抵达彼岸。
愿你可以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