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请教孔子:“‘迷人的巧笑真好看啊,明亮的眼睛滴溜溜地转啊,白嫩的脸颊打扮一下更漂亮啊。’这几句诗有什么意指呢?”孔子说:“施彩绘在白底子上。”子夏接着请教说“礼是后起的吗?”孔子说:“能够阐发我的意思的是商啊!现在可以开始和你讨论《诗经》了。”
【感悟】
李泽厚认为,礼乃人文,仁乃人性。孔子一方面强调礼,一方面又担心礼的形式化。所以,反复强调内心情感。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4“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与这章贯穿起来,就可理解孔子一直作着纠偏的努力。
一、子夏论诗而知学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诗经·卫风·硕人》赞美当时卫国卫庄公的夫人庄姜,她天生丽质,加上一些化妆,再加上有巧笑,还有眼睛在盼动的那种情形,就更显得美丽动人。
子夏向老师请教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当然不是问字面上的意思,而请教的是言外之意。孔子回答得很简练。天生的淳朴,再加上文饰,这就美上加美了。如果一个人心里不美,怎么打扮,都显造作,像“东施效颦”越打扮反而越让人想离开。
子夏听了老师“绘事后素”的回答后,马上就领悟到仁爱、忠信是素,礼喻绘事,礼仪的产生在仁义忠信之后。子夏因论诗而知学,孔子最喜欢这样能够举一反三,从事中可以悟理的学生,于是,很高兴地和他深入探讨。
这么简单的一句诗,这表面的意思就是讲一个美女的样子,一般人读了就过去了,或者学学“巧笑”,学学“顾盼”,不会去深挖言外之意。
子夏通过论诗,能知学什么,夫子的志向就是把仁义忠信之道传于天下,用的方法就是礼。而子夏为什么能悟入?因为他心中有继夫子之志。
子夏一悟入,一通百通。读《论语》,读圣贤书也要这么读。必须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心才能定得下来。心定了,才会生智慧,悟性才出得来,才能触类旁通。
人如果心中没有志向,与咸鱼有什么两样?
二、教学相长 内外和谐
本章中孔子说的“起予者”,这个起,有教学相长的意思。我点播你,你马上能够悟入,这也是促进老师还要继续提升,才能够更好地教弟子。这是师资道合。老师提点学生,学生又促进老师,教学相长。这样的教学是很快乐的。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是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
三、外化的礼与形式主义的礼不是一回事
“素”是指内心纯朴的情操,如同一张白纸,好画最美的画,“礼”指对行为起美饰作用的外在形式。孔子认为,礼在仁的基础上加以文饰,礼的文饰可以锦上添花。但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果纸上已涂抹得乱七八糟,就难以画出美的图案;或者过于美饰,反而会冲淡根本的东西。
但外化的礼与形式主义的礼不是一回事。外化过程中最容易失去内在,这是孔子最担心的,所以反复强调内在。
学习《论语》可以净心、开灵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学习《论语》,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大家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