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这首诗,是李白怀念贺知章时所写的。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据考证,贺知章活了86岁,可以称得上是老寿星了。
他的一生可以用一个“顺”字来形容。37岁中了进士,又被钦点为状元,据说这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并留在京都做官,从四门博士,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到秘书监等,官职一路飙升,顺顺当当干到三品大员,在官场混迹五十余年,屹立不倒,这在古代官场中也属于凤毛麟角了。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贺知章之所以这么成功,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贺知章为人低调不急躁,从这首诗中就能看出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能写出这种诗的人,内心是多么恬淡乐观啊!这就是中年时期,贺知章的心态。
正圣元年,贺知章考中状元,并初入职场,当时的朝廷正是各方势力风起云涌,实力都非常强大。只要他随便站在哪一个队伍中,都会享有荣华富贵。可是贺知章并没有站队,而是选择作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透明。按时上班下班,从不迟到早退,中规中矩的上班族,不参与任何斗争。
直到公元722年,六十四岁的贺知章依然是一名七品小官。换成别人恐怕早就急得跳脚了,可是他却依然我行我素,不急不躁,不多言多嘴,埋头苦干就完了。实践显示,那些因为站队而参与斗争的人,随着势力的倒台,也跟着倒了,只有贺知章稳稳的站住了脚跟。从开元725开始,他时来运转,十几年间,从太常博士晋升到礼部侍郎,再到秘书监等职务。
从贺知章身上,最能验证这句话“熬过无人问津的日子,才有你要的诗和远方。”
贺知章是有名的饮中八仙之一,他心胸开朗喜欢交友。“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这是杜甫打趣贺知章喝醉酒时的表现。贺知章自称是“四明狂客”,他为人性格豪放,不拘小节,慷慨大方。只是在官场上,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天性,保存自己的实力。
他不仅豪放不羁,还特别重视人才,尤其青睐李白。虽然贺知章大李白42岁,但是他们却脾气相投,惺惺相惜。他“金龟换酒待谪仙”的故事,广为流传。
天宝元年(742),八十多岁的贺知章与李白在长安相遇,贺知章并没有以长者自居,而是亲切得如同老朋友一样。李白也更是拿出自己的作品《蜀道难》给贺知章看。贺知章一看这首诗,便惊呼李白是“谪仙人”,从此李白就有了“谪仙人”的称号。贺知章还邀请李白喝酒,发现没带钱,于是二话不说解下皇帝钦赐的金龟袋,拿去换酒了,就这么慷慨。不仅如此,后来贺知章还向皇帝推荐李白,皇帝也久闻李白大名,于是就任命李白为翰林待诏。
贺知章这种真诚大气的个性,在官场上,应该也不会被人嫌弃吧!
贺知章性格好,人缘也好,退休还能受到皇上高规格待遇,真是太让人羡慕了!
贺知章顺顺利利的做官,做到了86岁的高龄,考虑到自己年老体衰,不能很好的为国效力了,请求告老还乡。启程返乡的那天,唐玄宗率领朝廷文武百官,在大殿前列队相送,并且在他回乡的东路青门外,供帐设宴饯行。唐玄宗在宴席上还题诗一首《送贺知章归四明》,以示恩宠。
送贺知章归四明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
这种高规格的待遇,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可见朝廷对贺知章的重视。贺知章能在官场叱咤风云五十多年,而没有树敌,跟他的好人品和高情商不无关系。他不但深受唐玄宗信任,与朝廷中大臣们关系也相处得很好。他与宰相张九龄、兵部尚书张说、监察御史赵冬曦等忠贞正直官员,都情感深厚,过从甚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贺知章退休后,回到家乡的所见所感。退休后的贺知章,虽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可是已经没有人认识他了,在别人眼里他终究还是个外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