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提到的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我十来岁时初读《红楼梦》,只关注情节,诗词及情节不强的闲话通通跳过。后来《红楼梦》成为了枕边书,越读越觉得余味无穷,感觉前八十回几乎没有闲笔,每一处闲话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也开始恨红楼未完了,并且平生唯此一恨。
最近读《红楼梦》又关注到一个细节:在通行本第四十回写刘姥姥进大观园,贾母等人带着她闲逛,来到林黛玉住的潇湘馆,大家就窗纱的问题有很长一段讨论,这段故事如果独立出来结构也是完整的。
故事的开端是贾母与薛姨妈在潇湘馆时,看见林黛玉窗上纱颜色旧了,便对王夫人说道:
“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
凤姐接话说自己昨天开库房见到好些匹银红蝉翼纱,各种花样的。贾母便笑她认错了纱,薛姨妈等人就趁机让老太太普及纱的知识。
贾母笑向薛姨妈众人道:“那个纱,比你们年纪还大呢。怪不得他认作蝉翼纱,原也有些像,不知道的,都认作蝉翼纱。正经名字叫作‘软烟罗’。”“……
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
。如今上用的府纱也没有这样软厚轻密的了。”
薛姨妈笑称她也没见过。
结局是贾母让第二天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林黛玉糊窗子。刘姥姥看着眼热,贾母就命把青色的送这位刘亲家两匹,做一个帐子自己掛,下剩的配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林黛玉换窗纱这个情节我们先来看贾府的人情世故。
首先说贾母,老太太人也算思想通达,但她作为母亲对自己的儿女有厚薄之分。
她最疼爱的显然是最小的女儿——林黛玉的母亲贾敏。
贾敏早逝,贾母把林黛玉接到身边,把自己的二等丫鬟鹦哥改名紫鹃赐给了林黛玉,对黛玉的生活也照顾得无微不至。
可是老太太总担心自己看不到的地方黛玉受委屈,所以当贾母和刘姥姥等一干人等游大观园到达潇湘馆,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
这个“我们”拉开了她们与林黛玉的距离,显得有点生分。贾母估计看在眼里,所以接下来问林黛玉的窗纱更换的问题,贾母并没有问当时管家的凤姐,而直接向王夫人发问。
王夫人作为贾母的二儿媳妇还没有回答,同样是王家的姑娘——她的侄女王熙凤和她的姐姐薛姨妈就帮她打圆场,哄老太太开心。
对于一个年龄大的老人来说,好为人师基本上是他们的特点。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别人,薛姨妈和王熙凤正是摸透了贾母的这一点,所以向她讨教窗纱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讨好贾母。
老太太最不喜欢的显然是大儿子贾赦,连带大儿媳妇邢夫人。
这次刘姥姥进大观园参加聚会的人有很多,却没有大儿媳妇邢夫人。
大家都觉得邢夫人俗不可耐,为了讨好丈夫不惜亲自出马为他讨小老婆,可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她的处境。
她家境贫寒,这一点从她侄女邢岫烟的生活就可以看出来。邢夫人好不容易嫁入贾府做了贾赦的续弦,膝下又无所出。
婆婆出身豪门史家自然看不上她的小家子气,丈夫的嫡长子贾琏也跑到了贾政那边帮忙,儿媳妇王熙凤和妯娌王夫人形影不离,她虽是长房长媳,可是在贾府找不到存在感,只有拼命讨好丈夫和敛财两条路可以带给她安全感。
在通行本第75回的中秋宴上贾赦专门讲了一个笑话,来讽刺贾母偏心。荣国公传下来的爵位是贾赦继承了,但荣国府实际的当家人是贾政。贾政住的荣禧堂代表着贾家的权势和地位,贾政的妻子王夫人是四大家族中王家的小姐。
不知道是因为贾母偏心导致了贾赦的自甘堕落,还是因为贾赦不思进取让贾母哀其不争?总之,贾家的老二贾政社会地位要高于老大贾赦。
老二的妻子王夫人其实并没有多少才干,但在荣国府的威望要远高于老大贾赦的妻子邢夫人。所以她可以把姐姐一家留在贾府,当然这也与薛家有钱,经济上不依赖贾家有关系。
就拿林黛玉换窗纱这件事来说,贾母在贾家的权威显而易见,而她对外甥女的疼爱也不加掩饰;王夫人、薛姨妈和王熙凤这王家的三个女人抱在一起的力量也不容小觑。这就为以后宝玉与林黛玉以及薛宝钗的纠葛埋下伏笔。
可惜宝玉最后选择了谁?他们的结局分别是什么?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了,这是每一个爱红楼人的恨。
红学家俞平伯曾说:“雪芹是个奇人,高鹗是个俗人,他俩永不会相了解的,偏偏要去合做一书,这如何使得呢!”高鹗的续本很多人不认可,觉得把《红楼梦》续俗了,可是连曹雪芹本人都是谜一样的存在,何况红楼的结局呢?
不过,读者从《红楼梦》前八十回伏下的线索中试图解读曹雪芹的身世和经历,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曹家经历了由盛转衰,就如同小说中的贾家。
从林黛玉换窗纱这个细节我们也可以看出贾家的兴衰。
正如我的文章开头引用,王熙凤先开始把霞影纱认作蝉翼纱,当史老太君讲了软烟罗的种种分类,其中一类是霞影纱时,薛姨妈也表示没有见过这类纱。
出身皇商的薛家尚且没见过的东西,贾家的库房里过去却存着不少,这也反馈出贾家当年的繁盛。
在通行本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如今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我们在读《红楼梦》前半部分时被贾府的奢华惊到,早已经忘了这句话。
在谈论林黛玉换窗纱时,我们可能隐隐觉得贾家可能真是不如之前有实力了。
而在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叹道:
“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通共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像个人样,馀者纵有四五个小丫头子,竟是庙里的小鬼。”
可见贾府在读者眼中最繁华时,也还是不如从前。
俗语说“富不过三代”,读《红楼梦》我们可能会悟出,这句话很有道理。
当一个家族鼎盛时更需要德行的约束,像贾家宁国府除了门口那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整个内部乌烟瘴气,而荣国府也好不到哪里去。整个贾府从贾敬这一代开始就出现了败亡的征兆。
见微知著,从《红楼梦》一处看似闲笔的地方说起,我们谈贾府人情世故和家族兴衰,一个家族如果内部不团结了,可能败象就显露了;一个家族,缺少了敬畏之心和道德约束,注定其必然走向衰落。个人和国家同样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