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文殊智慧勇士!顶礼具无缘大悲的至尊上师!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为度化众生,我愿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为师兄们分享的是《不是为了快乐》一书中对于观想修持的描述,师兄们可以静静的看,品味文中所说与我们的内心是不是能产生共鸣,“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大小事情导致失望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一直无法记得自己感知的一切都是自心的产物,反而执著于“在外面”的显相,并相信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我们在金刚乘“观想的修持”中所要处理的东西。我们认可吗?
重点是作者明确的告诉我们:金刚乘经由持守戒律与观修悲心来修心,它还提供我们从不净显相转化至清净显相的方法。
下面是原文,与师兄们分享:
观想的修持
“观想”的技巧贯穿于整个前行的修持,但它在使用我们想象力的方式上,与其他许多禅修——例如“止”的修持——相当不同。在我们迷惑的生命经验中,想象力也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感知到的每件事,都是自己想象力的产物,而且,由于我们相信自己所创造的各种幻相,它们成为了根深蒂固的心理习性,以至于我们完全忘记它们只不过是幻想而已。因此,想象力是我们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而利用它来改变并稀释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所谓的“观想的修持”。
初学者会遇到一个小问题,是英文“Visualization”(观想)一词有可能造成误导。对大多数的人而言,“观想”是指专注于某个形象,然后将它保持在心眼中。但是,外貌只是观想修持的一个元素而已,绝对不是全部。每个人对事情的态度与理解,都承受着他的处境与教育而改变。直到最近,在西藏长大的佛教上师们都视沙拉、绿色蔬菜与草是动物的饲料,而不愿去吃这些东西。现在,藏人已经熟悉西藏以外的食物,这种态度也随之改变了。正是这种显相上的转变,被我们运用于“生起次第”之中。
我们根深蒂固的习性设定了我们会对某种特定的图像做出反应,因此,即使是在小小的视频窗口中播放,它都依然有力量让我们感到兴奋,或令我们生气、悲伤,甚至抑郁。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观想的动作方式,与物体的大小或所谓的“写实”程度完全无关。
你对某个普通朋友说:我们所见的周遭事物,例如房子、汽车、树木、商店等,并非如我们所相信的方式真实存在;果真如此,他很可能会认为你终于疯了,或至少你已经患了非理性的绝症。然而,根据金刚乘的理论,这个世界对你的显现是唯一的,其他任何人不会以相同的方式看到它或经验到它,因为你之所见并不存在于你之外。
现代社会的金刚乘学生常会对修持观想感到很困难,我想部分的问题来自于像我这种藏传老师。我们假设一切有情众生都与藏人用相同的方式处理事情,因而教导大家想象佛陀佩戴着藏人喜好且深具意义的饰品,一如传统西藏绘画上的形相。但是,成为一位完美的藏人肖像专家,并非修持观想的重点。
修持观想的主要目的,是藉由培养清净显现,使我们对现象世界凡俗而不清净的显相能够加以净化。然而,不幸的是,“清净显相”又是一个易被误解的概念。弟子们经常试图在心中再造一个与唐卡完全相同的影像,其中有平板、不眨眼的本尊,身边环绕着冻结在空中的云团,而他们的佛母看起来像是过大的婴儿。以这种错误的版本来修持观想,等于是把一种比你与生俱来的还糟糕的显相灌输给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摧毁了培养清净的整个目的。
那么,“不净显相”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如同前述,“不净”并非意味着我们观想的对象被尘垢所覆盖,或是污秽、肮脏,“不净”并非“在外面”;在此处,“不净”意指问题“在里面”。我们透过标示为“贪爱”、“嫉妒”、“傲慢”、“无明”、“嗔恨”等的各种情绪滤镜去看世界,因此,我们所感知的一切,都被这五种情绪的无数变形所染色,而这些变形有些连名称都没有。想象你去参加某个派对,一眼就瞥见某个吸引你的人,你的“贪爱”滤镜便会立刻聚焦,为此人贴上“性感”的标签;如果其他人妨碍了你,你的“嗔恨”滤镜便会立即启动,为此人贴上“讨厌”的标签。随着夜晚流逝,又有其他人激起你的不安全感,使得你批判他们,打量他们;你为自己的选择辩护,并诋毁他们来膨胀自己的傲慢,所有这些都是被“深度无明”的滤镜所激发。这张清单可以这样一直往下列。
所有这些不同的显相都生自我们一己之心,然后再经由我们的情绪所过滤。事实上,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大小事情必定会导致失望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一直无法记得自己感知的一切都是自心的产物,反而执著于“在外面”的显相,并相信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我们在金刚乘“观想的修持”中所要处理的东西。
这一切都与“修心”有关。声闻乘所提供的诸多方法之一,是以“身”与“语”的戒律来灭除我执,诸如先前所提到的:剃除须发、托钵乞食、穿着袈裟,以及避免各种世俗的行为(如结婚或性行为)等方法。菩萨乘的修心除了持守“身”与“语”的戒律之外,还加上观修悲心、生起菩提心等。最后,金刚乘不仅经由持守戒律与观修悲心来修心,它还提供我们从不净显相转化至清净显相的方法。
原文到这儿就结束了,走上学习之路的起因是觉的管不好女儿,但学习后,发现是自己不够好,那段时间不停学习,如饥似渴,学到最后与佛法结缘,而今每天的闻思修让我越来越明白,也越来越坚信佛法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心理学!
愿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胜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唯愿速得金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