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老人们跟我们说:“小亏不吃吃大亏,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说,孩子在小时候,吃一点苦、遭遇一些困难,是好事。
如今,父母们很少去思考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在处处限制的环境中,我们的孩子将失去什么。
过度保护阻碍了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孩子会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导致所取得的经验不足,从而感到自卑并害怕挑战。受过度保护的孩子到了该长大的年龄却总是让人觉得他长不大,到了而立之年,凡事仍不能自立,没有长辈陪在身边就惶惶不可终日。有人把这样的人叫做“30岁儿童”。
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意志力薄弱
现在的孩子大都很聪明,但他们大部分最后都没能获得意料中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意志力,缺乏坚持到底的精神。
过度保护会压制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过度保护会使孩子依赖性太强、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自信心、自理能力差、胆小、肢体灵活度差等等。看似小事的“不会自己吃饭”、“不参与小朋友的各种活动”,都会使孩子产生心理负担,觉得自己处处比别人差,不能融入同龄人中,渐渐失去自信心,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
“吃苦”教育是要唤醒孩子内心的需要,让他们在接受磨炼和挑战的同时,感受到美好和难忘。
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不懂感恩,缺乏同情心
现在的很多孩子出人意料的冷漠,铁石心肠,他们看到别人深陷痛苦,常常无动于衷;对自己拥有幸福不知珍惜,对他们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孩子缺乏柔软的内心。人世间的乐总是相似,而苦各有不同,乐可以独享,苦则希望分担,体会他们的苦尤其需要一种柔软的心灵,一种对苦有过切身感受的心灵。吃过苦的孩子知道陷在困苦中的感受,知道从困苦中走出来需要什么样的努力,也体验过走出困苦后内心的愉悦。
如何让孩子吃苦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基础阶段,父母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对孩子开展吃苦教育,非常重要,也有必要。
如何让孩子吃苦,吃什么样的苦?
以下几点,和家长们分享。
01
父母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
例如孩子学走路时,不要总是扶着她,有心的父母可以发现,那些总是由父母扶着练习走路的孩子学会走路所花的时间比那些自己去练习走的孩子所花的时间要长。父母要舍得让孩子去吃这些苦:
1.孩子到了五六岁,就要让他帮你提点东西,扫扫地擦擦桌子,并告诉他如何节省用电,还可以教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
2.孩子上学,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要他节约文具的开支。
3.节日里让孩子洗洗马桶,知道臭和脏是生活的一部分。
4.适当让孩子干粗活和重活,知道父母需要他们照顾。
5.孩子上中学,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费,钱就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饿。
6.培养孩子各种生活技能,让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7.孩子十五岁左右,要他在外面多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自己,接触社会,培养吃苦精神。
02
孩子要自立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志,减少对他人的依赖。也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在家里,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扫自己的房间,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学习上,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心理上要独立。
家长不能代替孩子去考虑问题,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能独立思考问题,能有主见,从而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03
父母主动与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养出一个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与孩子参加晨跑,参加体育运动,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游,这样可以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同样让孩子得到了锻炼。能吃苦来自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来自一件件没有妥协退让的小事情。
比如:天气很冷,孩子今天不打算去幼儿园,父母不迁就孩子,顶着寒风带着孩子去幼儿园;烈日炎炎,晚上回家很累了,父母会和孩子像平常一样去冲凉,而不是倒头便睡;孩子和父母跑步,再有十几米就要到达预定的终点了,孩子喘着气不想再跑,父母鼓励着孩子,一起奔到终点……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锻炼磨砺着孩子,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能吃苦。越是爱护孩子,就越要加强他的“吃苦”教育。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罪,才是真正的爱护与负责。
04
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妥协退让
比如,当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愿起床的时候;当孩子难以完成一件手工制作的时候;当孩子跳绳跳到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刻;当孩子正在完成份内的家务活,小伙伴来找他出去玩的时候……这些都是锻炼吃苦的场合。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励、诱导和鞭策。要求孩子坚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要求孩子坚持与困难作斗争。实际上,吃苦的精神就来自这最后的咬牙坚持之中。
对孩子的吃苦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吃苦教育要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父母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后才行吃苦之教;需尊重孩子意愿而不强迫命令;需身体力行发挥榜样的作用而不能只动嘴不动手。
05
需持之以恒而不可一曝十寒
人生漫长的路要靠他们自己走,困难也得靠他们自己解决。总有一天,他们要自己面对这个社会,担负家庭的责任。
尤其是男孩,对一个未来的男人来说,吃苦耐劳是他的立世之本,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注定难以面对日益竞争的社会竞争。
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折腾,是为他们将来的人生旅途走得平稳顺畅,所做的储能蓄势的准备。让他们踏入社会后,在风雨人生中,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吃苦”教育的误区
误区一: 为了吃苦而吃苦
有些家长为了训练孩子的受挫能力,磨炼孩子的意志,进行的简单粗暴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苦。比如,冷天一定要让孩子洗冷水澡;每天一定要让孩子走几公里的路上学;长红疹还让孩子在太阳底下暴走。
其实这样的苦难对孩子毫无意义,孩子不仅不能理解坚持,不畏困难是什么意思,还会让心灵上变得扭曲和匮乏,因为在身体疲乏和伤痛的情况下,孩子无法跨越发肤之痛去感受所谓的坚韧不拔。
还有的父母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是为了让孩子“吃苦”,对孩子十分苛刻,物质给予上极其吝啬,让孩子成为物质上匮乏的“穷人”,还美其名曰:穷养他,让他吃点苦头,知道过日子不容易,将来才能成大器。
这些毫无意义的穷养孩子,让孩子吃苦,只是让孩子内心留下阴影,是一种切肤之苦,低质量的苦,这样的受苦没有任何价值,对孩子的身体也不利。它不会磨炼孩子的意志,更不会让孩子变得坚强,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误区二、一味强调学习,最好“头悬梁锥刺股”
有些家长一味的和孩子强调要勤奋,要努力学习,最好是像古人那种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式,但从不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孩子陷入了低质量的勤奋中,看似每天都在学习,但还是成绩不好。孩子的大脑是需要休息和放松的,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不仅吸收不了知识,还会让孩子的心理压力剧增,这样的状态只会越学越差。
中学时,班上有个非常勤奋的女生,每天起很早,去教室学习,晚自习下课,大家都走了,她还在教室继续看书,她回到寝室也继续用手电筒看书,反正她就是很辛苦的在学习,在看书,但结果是每次考试她的成绩都不理想,班级排名比较靠后,我们都以为她会考班上前几名的。
尽管如此,她还是很努力,所以一如既往的看书,做试卷,甚至是背诵试卷,她每天劳其筋骨的挑灯夜读不但没有提高她的成绩,反而让她越来萎靡,身体也越来越吃不消,后来有一次被老师通知她的爸爸妈妈接回家里去休养,当天接的时候她的妈妈好像还责怪她怎么弄成这样,又要落下多少功课,怎么补回来。
这样的苦有效果吗?
如果她每天把时间花在思考和研究提高效率,如何更有效掌握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和思路,运用到每天的学习中,然后再总结,再反思,按照这样的学习路径我想她肯定会考个好成绩的。
苦难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经历苦难后的感悟和思考后才有意义。
一味的追求让孩子吃苦,刻意给孩子制造毫无意义的苦难,只会让孩子活得很压抑,孩子不需要毫无意义的吃苦耐劳,也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的形式主义。